资源描述
填空
1.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 粗加工 )、( 半精加工 )、( 精加工 )、( 光整加工 )。
3.加工精度包括( 尺寸 )、( 形状 )、( 位置 )三方面的内容。
4.定位误差由两部分组成,其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 定位基准 )与( 工序基准 )不重合造成的,它的大小等于( 两基准间尺寸 )的公差值。
5.圆偏心夹紧机构中,偏心轮的自锁条件是(),其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D为圆偏心盘的直径;e为偏心量 )。
6.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 轴向跳动 )、( 径向跳动 )、( 角度摆动 )。
7.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 轨迹法 )、( 成型法 )、( 展成法 )等几种。
8.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 法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 切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小。
9.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 基准重合 )、( 基准统一 )、( 互为基准 )、( 自为基准 )。
10.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 刀具 )对( 工件 )的正确位置。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工作地点不变 )和工作是否连续完成。
1.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 试切法 )、( 调整法 )、( 定尺寸刀具法 )、( 自动控制法 )。
2.基准位移误差是( 定位 )基准相对于( 起始 )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 工序 )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3.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 制造精度 )只要求可行,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4.镗模上采用双镗套导向时,镗杆与镗床主轴必须( 浮动 )连接。
5.工艺系统是由( 机床 )、( 夹具 )、( 刀具 )、( 工件 )构成的完整系统。
6.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 提高毛坯制造精度 )(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 多次加工 )。
7.生产类型为( 单件小批量 )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法达到加工精度要求。
8.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刀具磨损都属于工艺系统的( 动态 )误差,对工件加工误差而言,造成( 变值 )系统性误差。
9.工件上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点、线、面称为( 定位基准 )。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 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 ),( 金相组织变( 残余应力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和R的波动反映的是( 变值性误差的变化 )和( 随机性误差 )的分散程度。
1.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加工时,其常见的统一基准分别为:( 两中心孔连线 )、( 圆孔、端面 )、( 一面双孔)。
2.各种钻夹具中,以( 固定 )式钻模加工精度最高,各种钻套中以( 固定 )式钻套加工精度最高。
3.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 制造精度 )要求不高,而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
1.一般机械零件的加工顺序为:(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他)、(先面后孔)。
12.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 复合工步 )。
3.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 互换法 )、(概率法)、(选配法)、(调整法)、(修配法)。
4.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有(刀具几何度数)、(切削用量)、(充分冷却)、(工艺系统抗振性)。
11.在平面磨床上磨削平面时,若机床导轨在水平面内有直线度误差δ1,垂直面内有直线度误差δ2,则工件表面产生的形状误差大小为(δ2)。
12.分组互换法装配对零件的( 制造精度 )要求可行,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2.磨削淬火钢时,影响工件金相组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磨削温度 ),所以通常分为( 回火 )烧伤、(退火)烧伤和(淬火 )烧伤。
3.由于工件材料硬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加工误差其性质是( 随机性误差 )。
4.不完全互换法适用于(2、5),修配法适用于(3、4),固定调节法适用于(1、5)。
①大批大量生产;②成批生产;③单件小批生产;④多环装配尺寸链;⑤少环装配尺寸链
2.加工细长轴时,由刀具热变形引起的工件误差属于( 变值系统性误差 )。
6.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 入体 )方向,而毛坯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 对称 )分布。
8.安装是指( 定位 )和( 夹紧 )过程的总和。
5.基准位移误差是(定位)基准相对于(调刀)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定位)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7.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增加机床刚度)、(减小)、(减小)。
9.当装配精度要求很高、大批量生产、组成环数又很少时,可采用(选配法)进行装配;而当装配精度要求高、单件小批生产、组成环数又较多时,应采用(调整法)进行装配
1.镗模上采用双镗套导向时,镗杆与镗床主轴必须( 浮动 )连接。
9.生产类型分为( 单件生产 )、( 成批生产 )、( 大量生产 )。10.点图法能将( 系统性 )误差和( 随机性 )误差分开,并能看出( 平均尺寸 )和( 随机误差 )的变化趋势。
3.工艺系统中的各种误差称之为(原始误差)
3.利用分布曲线研究一批工件的加工精度时,最主要的二个参数是(尺寸平均值)和(分散范围)。11.镗模上采用双镗套导向时,镗杆与镗床主轴必须( 浮动连接 )连接。
12.利用分布曲线法研究一批工件的加工精度时,最主要的两个参数是:( 均方根差 )和( 平均尺寸 )。
13.表面质量的主要内容是:①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主要有( 表面粗糙度 )和( 波度 );②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表面层的硬度 )、( 表面层的组织 )和( 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
6.用调整法磨削一批轴的外圆时,砂轮磨损过程会使工件直径产生( 变值系统性误差 )。
1.采用修配法保证装配精度时,对于修配环的选择应注意( 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 便于拆装 )和( 对其他尺寸无影响 )。
1.若封闭环公差为0.12、组成环有6个、单件生产,则合适的装配方法为( 修配法 );
若封闭环公差为0.10、组成环有2个、大量生产,则合适的装配方法又为( 完全互换法 )。
4.在选择粗基准时,应遵循的原则有(选重要表面)、(不加工表面或与加工面位置要求较高的表面)、(加工余量较小的表面)、(同一方向只能使用一次)。
1.各种钻夹具中,以( 固定 )式钻模加工精度最高,各种钻套中以( 固定 )式钻套加工精度最高。
3.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加工时,其常见的统一基准分别为:( 两顶尖孔 )、( 端面及与其垂直的孔 )、( 一面双孔、两面一孔或三面 )。
1.在安排机械加工顺序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是:( 先基面后其他 )、( 先面后孔 )、( 先主后次 )。
8.表面质量的主要内容是:1)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主要有( 粗糙度 )和( 波度 );2)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加工硬化 )、( 金相组织变化 )和( 残余应力 )。
判断
1.只增加定位的刚度和稳定性的支承为可调支承。 ( × )
2.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而欠定位则不允许。 ( √ )
3.一面双销定位中,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