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深圳报业竞争.doc

上传人:adu68 文档编号:51957456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只眼看深圳报业竞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三只眼看深圳报业竞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三只眼看深圳报业竞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三只眼看深圳报业竞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三只眼看深圳报业竞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只眼看深圳报业竞争
2003-11-29 13:38:50
天涯无痕好
【题记】近闻《新京报》创刊,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而深圳报界微澜不惊。本人并非报业中人,只是由于工作的关系,与深圳各大媒体有一定的接触,了解深圳报业的一些情况。本人站在一个普通的读者的立场,谈谈本人对深圳报业竞争现状一些粗浅的认识,望报界中人不吝赐教。
引言
深南大道6008号,一个颇为吉利的号码。业内人士或有心人士一定会马上感悟:噢!不就是特区报大厦吗?对!40多层高的状如启锚起航、扬帆竞远的特区报大厦以其傲岸奇伟的身姿雄距在深南大道6008号旁,见证深圳一日千里的发展。
在莲花山西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一如其方正厚实的深圳商报大厦要内敛得多,不似特区报大厦那般张扬。莲花山上的邓xiaoping像近在咫尺,商报似乎每天都在恭听老人的教诲。
而在振华路的东端,与上步中路的交汇处,有一幢外墙陈旧状似火柴盒般的楼房。如果不是楼顶上“南方日报深圳记者站”几个字,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是八十年代遗留下来的过时厂房。不要因为这栋楼其貌不扬而小看了它,在广州,在深圳,在广东,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南方都市报(深圳经营部)就坐落于此。
尖峰三角形的竞争态势
如果以特区报大厦、商报大厦和南方大厦三栋楼为三个点划成一个三角形,我们则可以看到了一个尖峰形的三角形。分析这个三角形的构造与特点,使我们清楚目前报业市场的竞争态势。
特区报大厦和商报大厦处三角形的底端,南方大厦处于三角形的顶端。由于是一个尖峰形的三角形,特区报与商报相距很近,这种近距离并不只是表现在楼宇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距离。人所共知,特区报是市wei机关报,商报是市wei主管市fu主办的党报。说白了,特区报和商报只不过是深圳市wei的两个“儿子”。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曾经互为对手的“冤家”能够合二为一。现在特区报与商报结盟为深圳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深报集团),而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处于三角形的顶尖,给人的感觉是“意气风发、盛气凌人”,说得不客气一点是“咄咄逼人”。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深报集团视南都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偶然地“明目张胆”也好,“暗渡陈仓”也好,深报集团随便抽一两块砖,处于顶尖的南都都要晃一晃。“高处不胜寒”由此可知。但是,深报集团也只能抽一两块砖而已,若敢肆无惮忌地采取“拆墙政策”,这个三角形肯定会坍塌,顶端的南都会——跌得很惨!,但是底端的深报集团也会被坠落物击中——伤得很惨!,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南都这小子是不好惹的,仗着老子在省里有点后台,到处煽风点火。南都未来深圳之前,特区报与商报也争得很厉害,特区报自诩为老大,不可一世,而商报不甘居老二,奋发图强,誓把老大拉下来。一个是老大,一个要做老大,矛盾自然就爆发了。但这只是兄弟间打架,顶多是闹闹嘴皮子,或暗地里做点小动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日子照样滋滋润润、舒舒坦坦地过。
熟知深圳报业发展的人都知道,深圳商报一直以进取、创新的形象取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我也曾经是商报忠实的读者。商报与特区报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应该是94、95年的时候,那时候是高兴烈主政商报的时候。94年元旦深圳商报创办了《深圳晚报》,抢了晚报市场的先机,一时风头甚劲,有赶超特区报之势。特区报不甘于下风,很快推出了《深圳日报》(英文报)。由于《shenzhen daily》只针对特定的读者群体,在整个报业市场未能产生冲击。往后的几年内,特区报与商报算是打了一个平手,但特区报自身巨大的影响力,却一直主导着深圳的报业市场。由于势均力敌,两报相安无事过了几年的平静的日子。
狼入羊圈——南都搅局
但随着99年南方都市报的进入,深圳沉闷的局面终于打破了。南都像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人的旷野中”,(虽然它的大本营就在广州)在深圳掀起了滔天巨浪。“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卧”,地头老大特区报自然是老羞成怒。要收拾南都这小子,首先就要结束与老二的纷争,正如抗日时期的蒋公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收服老二的念头自然产生了。但是老二独立特行江湖多年了,“叫我往东就往东,岂不是很没面子”?老二自然不吃这一套。老大考虑到收服老二须以时日,当务之急是抵御外敌,也就不与老二计较过多。在发行这一块,老大与老二同穿一条裤子,双方一拍之合,就封杀南都发行之事达成了一致的意见。2001年5月9日,深圳市报刊发行局与当地两家报刊发行部门(谁都知道就是特区报与商报的发行公司)突然联合宣布:属下的1000多个报刊亭不得继续销售《南方都市报》。这一招,确实很狠,连立足之地都不给南都,迫得南都全体工作人员集体上街卖报。这也算是报业市场竞争一个经典的案例了。
南都这家伙命硬,又敢嚷,把“封杀事件”往报上一捅,特区报与商报竟成了“千夫指”,累得市wei市zhengfu也跟着背黑锅。“偷鸡不着蚀把米”,特区报联合商报,不仅封杀不了南都,反而让南都赚了几把眼泪,声名迅速传播。真是大意失荆州呀!看来,特区报远远低估了南都的能耐。
临阵造盾——晶报不堪一击
“封杀南都发行事件”之后,特区报重新审视、检讨了自己,认识到用行政的“非法”的手段阻止不了南都这野小子(这家伙不按常理出牌),认识到这一场竞争是“持久战”。要取得竞争的胜利,一要办一份与南都类似的报纸,直接对撼;二要尽快结束与老二的内耗,统一战线;三是在前两项的基础上与南都决一死战。
对付“飞毛腿”,得用“爱国者”。对付南都,最好的办法就是办一份与之相类似的报纸。你有尖矛,我有强盾,见招拆招,是高手也。晶报就在这种背景下出笼了。2001年8月1日,晶报肩负着“激浊扬清”的使命粉墨登场了。晶报的英文名是“DAILY SUNSHINE”,可以认为是“阳光日报”,说是“太阳报”也没错。晶报的旗号是“阳光媒体,非常新闻”,初创时,确实令人眼前一亮,如冬日里的阳光使人舒服。
但是,晶报的发展却令人大失所望,“香艳”加“狐臭”的内容充斥着各个版面。虽然人各有趣,口味不一,不能以已之恶度别人之喜,晶报确实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这也是很正常的。问题是那些医疗美容的广告,婚托、招托虚假的信息如沉渣泛底般,在污染我们美丽的城市。不但污染环境,更要命的是成了那些医托、婚托、招托的帮凶。两年多的时间了,晶报非但没有对南方都市报形成强有力的阻击,反而让人对比之下觉得南都更具风骨。更令深报集团领导想不到的是,晶报的创刊对晚报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让老二火得很。据我所知,晚报与晶报暗地里争广告客户也是互相拆台,互相诋毁。本来晚报也有一定的可读性,但为了和晶报竞争,也大肆招揽那些臭不可闻的垃圾,与晶报成了一丘之貉。这两报与“托子”和“骗子” 还有“耗子”(广告商)坑瀣一气,丧失了一个新闻人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
前段时间,晶报婚托广告泛滥成灾,晶报这时候不是检讨自己的办报方针,而是派出记者去明查暗访婚托的骗局,然后又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有我阳光在,黑暗无所遁形!还作出“壮士断腕”的姿态:为了打击婚托,宁愿少收300万广告费!本来婚托泛滥成灾,晶报责不容辞,但它不好好检讨自己,却打着“阳光”的旗号粉饰自己,继续欺骗弱智的读者。那段时间,晶报对婚托的广告审查是严了一点,婚托们就跑到晚报去开party了。看看现在的晶报,婚托广告依然混迹其中。晶报号称日发行量50万份,(远远赶超了南都的35万份),影响着400万人群。我不想深究其中有没有水分,但对于这样一份极其不负责任的报纸来说,发行量越大,受众面越广,负面影响就越大。不要以为发行量大就不可一世,时间是检验真理的一杆尺。晶报的老板是特区报,特区报的老板是市wei宣传部,晶报办得如此的烂,如此的臭,为什么还能如此的张扬?难道深圳人都有病了吗?真有点不可思议。
扶不起的刘阿斗——深圳都市报
在晶报创刊之前,深圳商报以前瞻的眼光先行创办了《深圳都市报》(2001年3月15日)比晶报提前了半年。就象创办深圳晚报一样,商报又一次抢在特区报的前面占得先机。深圳商报完全可以以深圳都市报为平台,打造一份高端的都市报(与晚报的平民路线拉开距离),与南都竞争。南都的财经是强项,商报在这一块也是强项。至于南都的深圳杂志、评论等版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竞争策略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