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 2566-2002 轻型三轮自行车.pdf

上传人:光的城 文档编号:37486296 上传时间:2017-06-1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B 2566-2002 轻型三轮自行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QB 2566-2002 轻型三轮自行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QB 2566-2002 轻型三轮自行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QB 2566-2002 轻型三轮自行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QB 2566-2002 轻型三轮自行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43.150
分类号:Y14
备案号:11391-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B2566~2002
轻型三轮自行车安全通用技术条件
Light tricycle for delivery use-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2002-12-27发布
2003-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
QB2566-2002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自行车标准化中心归ロ。
本标准由全国自行车标准化中心、江苏准海车辆集团总厂、飞鹰集团安阳自行车厂、江苏森咸集
团飞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自行车质量监督检测站、常州武进宇锋车辆厂、河北省肢残康复中心、
黄骅市渤海自行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玉龙制车有限公司、河北省自行车产品质量监督检测
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泽民、沈丹昆。
QB2566-2002
轻型三轮自行车安全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轻型三轮自行车(以下简称“三轮自行车”)的定义、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和
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两轮在后的三轮自行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近用于本标准
GB3565-1993自行车安全要求
QB/T1715-1993自行车车把
QB/T1716-1993自行车链条
QB/T1717-1993自行车鞍座
QB1881~-1993自行车前叉
QBT1885-1993自行车链轮和曲柄
3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轻型三轮自行车
仅借人力,靠脚驱动,有三个车轮与地面接触且接触点应能形成三角形的特种自行车。其作用
主要用于代步和家用载货,載重量为150kg以下
4基本数
三轮自行车的基本参数见图1和表1
B
1
QB2566-20
表1
参数名称
数值
后轮径,A1
≤6l0mm
前轮径,A2
>510tm
整车最大宽度,B
≤850mm
脚蹬离地高度,H
≥70
空车净重
≤42kg
载重量(不包括骑行者重量)
≤150
5要求
锐边
三轮自行车在正常骑行、搬运和维修时,凡骑行者的手、脚等可能触及之处,均不应有外露的锐

5.2突出物
三轮自行车经组装后的任何突出物,其长度超过8mm的,尾端倒圆不应小于6.3mm。其大端尺
寸(宽度)应大于12.7mmn,小端尺寸(厚度)应大于3.,2tmm
5.3车闸
5.3.1制动系统的安装位置
三轮自行车应装有制动系统,只有一个制动闸时应装在驱动轮(轴)上,有二个独立的制动闻时,
则一个装在前轮上,另一个装在后轮(轴)上
5.3.2车闸的调整
车间应能调整到有效的操纵部位,制动时,应灵活可靠,不得有卡住现象。闻皮经正确调整后,
除了受表面外不能与其他东西相碰。
5.3.3制动系统的强度
按6.3.3规定的方法试验时,制动系统及其任何零部件不应断裂或失效。
5.3.4制动性能
5.3.4.1平面制动性能
按6.3.4.1规定的方法试验时,在最高速比时,以12km/h的速度行驶,应在5.5m距离以内平稳
而安全地停住。
5.3.4.2斜面驻车性能
按6.3.4.2规定的方法试验时,两后轮不应有滚动且三个车轮均不应有离开地面现象
5.4车把
5.4.1把套拉脱力
把横管末端应装有把套,并能承受70N的拉脱力
5.4.2把立管最少插入深度
把立管上应有一个永久性标记,清楚地表示把立管插入前叉立管的最少深度,或用一个可靠的永
久性装置来保证其最少插入滦度。插入标记或插入深度从把立管末端起应不小于管径的2.5倍,在标
记下面至少应有一个管径长度的管子材料没切槽,插入标记不应损伤把立管的强度。
5.4.3车把转动灵活性
车把经正确调整后,应在正前方位置的左右两側各不小于45°的范围内转向灵活,轴承处不应出
QB2566-2002
现紧点、僵呆或松弛现象。
5.4.4把立管静负荷
按6.4.4规定的方法试验时,把立管应能承受2200N的力而不断裂。
5.4.5把立管力矩
按6.4.5规定的方法试验时,沿把立管中心线的方向上对把立管施加128N·m的力矩,把立管不
应断裂。
5.5前又吸收能量
按6.5规定的方法试验时,前又应能吸收50J的能量,且各部位不能出现裂纹、折断等现象
5.6车轮静负荷
对组装好的后车轮施加200N的力,按6.6规定的方法试验时,其任何零部件不允许断裂;挂重
点的永久变形量不得超过1.5mm
5.7外胎和內胎
5.7.1轮胎充气压力
工厂推荐的最大充气压力值应标在外胎侧面,外胎装配好后应能易于看到其标值。非膜注轮胎不
作此项要求。
5.7.2轮胎配合性
外胎和内胎应与轮辋相配合。将轮胎充气到推荐充气压力的119%,经过5min后,外胎仍应完整
地包合在轮辋上。
5.8足趾间隙
脚蹬至三轮自行车前轮胎(或前泥板)之间的间隙(在轮胎或泥板转到任意角度时)及脚蹬与后
货架之间的间隙都至少应为89m。
5.9右曲柄与链轮铆合强度
按QBMT1885-1993中4.4的规定
5.10鞍座
5.10.1鞍管最少插入深度
鞍管上应有一个永久性标记,清楚地表示鞍管插入车架的最少深度。这个标记从鞍管底部量起应
不小于鞍管直径的二倍高度,标记不得损伤鞍管的强度
5.10.2鞍座调节夹紧强度
按6.10.2規定的方法试验时,較座夹紧装置对于鞍管在任何方向上都不应有转动,而鞍管对于车
架亦不应有转动。
5.10.3鞍座疲劳性能
在鞍座面上放置质量为70kg的重锤,经70000次震动试验后,鞍座各部位(除村垫、衬皮外)
不应脱落和破损。
5.10.4鞍座耐塞性能
本项要求仅适用于塑料托板制成的鞍座。
把鞍座在-20℃的条件下放置30min后,用质量为8kg的钢球从600mm高度处自由落下,冲击
鞍座距前端三分之二处表皮,各部位不得破损
5.11链条拉断力
拉断力应不小于8010N。
5.12最少回转半径
三轮自行车应在回转半径为2.5m的范围内顺利回转。
5.13倾斜稳定性
三轮自行车在前后(纵向)或左右(侧向)倾斜20°时应能保持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轻工行业标准QB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