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施工技术
与装
2012年7月
基于房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
许蓓
(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房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士;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前言
施工中的一些细节,实际上正是它们得不到合理的施工处理,就给
房屋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因此工程建设项目有关各方都应当引起重
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但有相当一部分施工技术人员却误
认为施工中只要保证各构件的截面尺寸准确和配筋量足够就不出现问
题,忽略了构造措施的作用,其结果在地震或风荷載等反复水平力的作
用下,构件会因关键部位构造不当而首先失效。例如柱由于箍筋弯钩的
图
固长度不足(只作°钓而未弯成15,使直错段不足),在水平荷3矩形柱、异型框架柱纵筋的搭接
载的反复作用下混凝土保护层会先剥离,接着是箍筋裸露被绸开,受压
按照规范和规程,容许搭接的矩形、异型柱纵筋应优先采用机械连
织筋自由长度增大提前压屈,导致柱构件在未达到设计内力的情况下就接或对接焊,但有些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或贪图方便,更愿意采用搭接。
丧失其应有的承载能力而发生倒塌。
这种做法往往会造成柱在纵筋搭接部位的bn、ha过小,因该部位箍筋尺
1梁、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寸并来变化,使柱纵筋难以紧靠箍筋(相差柱主筋d的距离,其直径通常
该厚度通常是指主筋的保护层厚度,有些施工人员按字面将其误解」在38以上).这一间题在柱截面校大时还不太突出,随柱截面的减小就
为构件最外侧钢筋到模板(即筋外侧),甚至是拉筋外侧到模板的距「显得较为突出特别是异型柱通常柱室仅20如端部配225级筋
离
减去钢筋保护层50mm,则此时两根纵筋的净距仅100m。若采用搭接,
钢筋保护层的作用:①确保混凝土握裹钢筋,使两者共同工作;②考
搭接处两根纵筋的净距如按搭接Ⅰ根考虑也仅75m,若两根同时搭
虑耐久性即钢筋的保护,防止因混凝土开裂后钢筋被氧化锈蚀,且满足」接则只剩下s0m显然对柱有效截面削弱太大使钢筋搭接末端延伸部
时火极限的需要。但保护层太厚会导致构件有效截面比。(削弱过多b位成为柱的神弱点
也可理解为另一方向受弯时的,而太薄则降低上述两个作用。目前,
在按规范柱纵筋容许搭接时(三、四级框架d<22),施工人员应在下
混土结构设计规中921条已技环境类别对不同构件保护层的最部柱筋搭核部位末端延伸150m并向外弯折1,使上部柱纵筋通过此
小厚度作出新的规定,其含义也十分明确,具体施工中应严格执行。但考」弯折段与下部柱纵筋轴线对齐,并宣在夸折段增加构造焊,可较好地解
虑到每个工程都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所遇到的问题也各式各样,以下将」決这一问题,同时増加的工作量又不算大,详如图3所示。
分别探讨
细造
(1)对一类环境的C25混凝土梁,其主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箍筋
均应包含在其内,实际箍筋外侧保护层厚度为17mm箍筋8,保护层厚
度>15m
(2)当箍筋在10以上或有其外拉篤时,主筋保护层取25mm就未
免偏小,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将原构件增大10~20mm,同时增大保
护层厚度,使bo、h保持不变。
(3)当建筑物的防火等级要求较高时,可根据防火规范的要求适当
增大钢筋保护层厚度,但应与设计方共同协商,确定是减小bh。值,还
是保持该两值不变而增大构件截面尺す。
(4)当构件截面尺寸较大时,如结构转换层梁、梁式筏形基础、条形
基础、箱形基础的梁、板等,可通过减小baha的方法来增大保护层厚度
图3
因此时该两值的缩减量在bh值中占的比例较小,对构件截面尺す及承4正确制作梁、柱等构件中箍筋、拉筋
载力影响很小。施工人员可在保证安全或设计认可的原则下根据具体工
随着对建筑物抵御水平荷载能力要求的提高,结构构件中箍筋的作
程、构件及部位灵活运用
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大量地震灾害的调查,发现许多在地震中倒塌的
2梁与柱的一边平齐时梁、柱主筋相交处的施工
建筑物梁、柱中箍筋的破坏不是被拉,而是在弯钩搭接处被拉开,从而造
从构件受力方面考虑,梁中线宜尽量对准柱中线,尤其是地震区的「成构件在该处解体,在柱构件的承截能力未完全发挥就己破坏,这说明
房屋,但实际工程中外墙框架梁则很难做到,日前从建筑外型和实用功『传统的箍筋弯钓90的做法已不能适应目前建筑物的抗震要求
能考虑,有相当一部分构件无法做到梁柱无偏心相交,这就需要设计人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均规定构件中的
员考虑柱的偏心受力及交代梁柱主筋交错。从结构受カ上看是梁支承于」籍筋弯钩135,同时其直段应伸入核心区内5-10,)详见图4,箍筋拉筋
柱上,故柱梁主筋相交时亦应优先保证柱主筋位置的准确,具体做法是}的作用除承受斜面产生的剪力外,还有固定及减少柱和受压区梁纵筋自
梁外侧纵筋在柱的位置稍加弯折,如图1所示。
由长度的作用,所以复合箍中拉筋的弯钩一定要将柱筋、箍筋同时钩住
此做法使梁端箍筋尺寸稍有变化,施工难度也稍大,前提是柱织筋」目前不少施工人员认为箍筋并不重要,弯钠的最后一道工序需人工逐
位置必须准确,此时梁纵筋的向内弯折距离仅为1d柱纵筋。在实际工程」完成,既费力又耗时,思想上不重视,做起来也较马虎。特别是当构件纵
中当柱外侧纵筋向内偏差较大时,使形成了图2的情况。如果仍按图1筋配筋量大,在节点内纵筋交错或配置多排纵筋时,箍筋及其弯钩的制
的办法施工,则不仅梁施工困难,而且梁端不少区段仅填充了素混凝士,」作就非常困难,箍筋及其弯钩的制作质量亦很重要。此外,有些施工技术
柱、梁截面均有所削弱,给整个工程留下隐患,所以监理人员在遇到这种「人员由于材料采购困难,擅自将箍筋、拉筋由级钢改为Ⅱ级铜,使它们
情况时应坚决要求施工人员将已绑扎好的柱筋拆除重做。
的最后一道工序即人工用扳子将弯钩弯成135?因Ⅱ级钢硬度大而变得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