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342-2023 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 浅海和潮间带.pdf

上传人:wb123... 文档编号:100794968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5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J 1342-2023 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 浅海和潮间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HJ 1342-2023 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 浅海和潮间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HJ 1342-2023 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 浅海和潮间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HJ 1342-2023 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 浅海和潮间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HJ 1342-2023 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 浅海和潮间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13422023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浅海和潮间带Standard of integrated observation for marine biodiversityShallow sea and intertidal zone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3-12-29 发布2024-04-01 实施生态环境部发 布HJ 13422023i目次前言.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观测范围、方式、对象和原则.25观测内容与方法.36质量控制.4附录 A(规范性附录)生物要素观测指标与方法.5附录 B(规范性附录)环境要素观测指标与方法.7附录 C(规范性附录)威胁因子观测指标与方法.8HJ 13422023ii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保护生物多样性,规范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的范围、对象、原则、内容与方法等。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C 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3 年 12 月 29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24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HJ 134220231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浅海和潮间带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的范围、方式、对象、原则、内容与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浅海和潮间带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 3097海水水质标准GB 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 4 部分:海水分析GB 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 5 部分:沉积物分析GB 17378.7海洋监测规范第 7 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T 12763.2海洋调查规范第 2 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 12763.3海洋调查规范第 3 部分:海洋气象观测GB/T 12763.4海洋调查规范第 4 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GB/T 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 6 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 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 8 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 12763.9海洋调查规范第 9 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GB 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HY/T 0293海洋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等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3.2海洋生物marine organism海洋中具有生命的有机体。3.3浅海shallow sea大陆架水深小于 200 m 的浅海域。HJ 1342202323.4潮间带intertidal zone位于平均大潮高、低潮之间的海水覆盖的区域。3.5威胁因子threatening factor海洋环境灾害、涉海工程、入海污染物、海洋捕捞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等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因子。4观测范围、方式、对象和原则4.1观测范围根据海洋生物的分布特点,综合考虑水文、水质、气象、海洋沉积物,以及观测工作可操作性等因素,确定浅海和潮间带一定的区域作为观测范围。4.2观测方式依据观测任务要求与客观条件的允许程度,观测方式可选择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a)大面观测;b)断面观测;c)连续观测;d)辅助观测。4.3观测对象观测区域内代表性的海洋生物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以及海洋环境和威胁因子。4.4观测原则4.4.1科学性原则根据观测对象属性,选择反映观测范围内生物多样性基本特征的观测要素。4.4.2可操作性原则观测工作应充分考虑人力、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采用效率高、成本合理的观测方式和方法。4.4.3规范性原则采用统一、标准化的观测方法,观测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观测范围、方式、方法、时间和频次一经确定,不可随意变动。4.4.4保护性原则应选择对观测对象及环境干扰破坏较小的观测方法,尽可能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避免造成永久性损害。4.4.5安全性原则观测者应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恶劣海况、突发险情、凶猛动物、有毒生物HJ 134220233造成人身伤害。5观测内容与方法5.1生物要素5.1.1观测目的通过对观测区域内生物群落系统、连续观测,了解观测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组成,揭示生物类群分布及其群落结构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供基础观测研究信息。5.1.2观测内容对观测区域内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污损生物、游泳动物、海洋鸟类、微生物以及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开展常态化观测,对重点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种、指示物种和外来入侵物种等特定生物类群进行重点观测。5.1.3观测指标与方法各生物类群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等观测指标与方法见附录 A。在实际观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和观测目标进行适当调整。5.1.4观测频率与时间根据各类生物物种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态学习性确定观测频次和时间(见附录 A)。5.2环境要素5.2.1观测目的对观测区域内的水文、水质、气象、海洋沉积物进行系统、连续观测,为揭示海洋生物要素动态变化与环境要素间的关系提供基本信息。5.2.2观测内容5.2.2.1水文观测观测区域海水的温度、盐度、透明度、流速、流向。5.2.2.2水质观测观测区域海水的 pH 值、溶解氧、总碱度、活性硅酸盐、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铵盐、氯化物、石油类、重金属。5.2.2.3气象观测观测区域的降水量、海面风。5.2.2.4沉积物观测观测区域沉积物的相对密度、粒度、pH 值、氧化还原电位、总有机碳、油类、重金属。HJ 1342202345.2.3观测指标与方法环境要素观测指标与方法见附录 B。在实际观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和观测目标进行适当调整。5.3威胁因子5.3.1观测目的通过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可能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威胁因子的长期观测,评估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状况,分析威胁原因,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目标的实现。5.3.2观测内容对海水养殖、海洋捕捞、船舶作业、海洋工程、入海污染物等人类活动,以及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冰等自然灾害开展观测。5.3.3观测指标与方法威胁因子观测指标与方法见附录 C。在实际观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和观测目标进行适当调整。6质量控制6.1总体要求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过程进行全面、全方位质量控制,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6.2观测方法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各行业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科学运用观测方法开展观测工作,保证样品及观测数据的代表性。6.3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从现场采样观测到实验室分析数据汇总、测试数据统计分析,再到报告最终编制的全过程,都应实施质量控制。对观测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对原始记录、观测结果进行核查。6.4数据安全管理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是否为敏感信息等,分类处理数据。根据数据的重要敏感程度,授权对数据的访问级别;对涉及敏感的信息,采取加密的方式进行存储、传输。采用定期备份和异地备份策略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周期可根据数据更新周期确定。6.5人身安全措施做好人身安全防护工作,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方可进行观测,避免单人作业。HJ 134220235附录A(规范性附录)生物要素观测指标与方法标准中生物要素观测指标与方法见表 A.1。表 A.1生物要素观测指标与方法指标类别观测指标单位观测频度引用标准浮游生物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每年 4 次GB/T 12763.6丰度分布ind/m3生物量(可选)mg/L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分布ind/m3生物量(可选)mg/m3鱼类浮游生物(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每年 4 次数量分布ind/m3底栖生物底栖植物(大型海藻、海草)种类组成/每年 4 次盖度%生物量(可选)g/m2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栖息密度ind/m2生物量(可选)g/m2优势类群(可选)/潮间带生物潮间带植物种类组成/每年 4 次盖度%生物量(可选)g/m2潮间带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栖息密度、生物量或现存量)ind/m2或g/m2水平分布(可选)/垂直分布(可选)/污损生物大型污损生物种类组成/每年 4 次数量(厚度、覆盖面积率、附着面积率、密度、湿重)(mm、%、ind/m2、g/m2)附着期和季节变化(可选)/水平分布(可选)/垂直分布(可选)/微型污损生物种类组成/每年 4 次干重(可选)g游泳动物鱼类种类组成/每年 3 次4 次长度(可选)mm体重(可选)gHJ 134220236续表指标类别观测指标单位观测频度引用标准游泳动物虾类种类组成/每年 3 次4 次GB/T 12763.6长度(可选)mm体重(可选)g蟹类种类组成/长度(可选)mm宽度(可选)mm体重(可选)g头足类种类组成/长度(可选)mm体重(可选)g哺乳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只海洋鸟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只微生物总菌数ind/ml每年 4 次GB/T 12763.6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叶绿素 amg/m3每年 4 次初级生产力mg/(m3h)HJ 134220237附录B(规范性附录)环境要素观测指标与方法标准中环境要素观测指标与方法见表 B.1。表 B.1环境要素观测指标与方法观测对象指标类别观测指标单位观测频度引用标准水文观测水文指标温度连续观测GB/T 12763.2盐度透明度lx流速cm/s流向(可选)度()水质观测化学指标pH 值/连续观测GB 3097GB 17378.4GB/T 12763.4溶解氧mg/L 或g/L或 mol/L总碱度每年 4 次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亚硝酸盐(可选)硝酸盐(可选)铵盐(可选)氯化物(可选)石油类(可选)重金属(可选)气象观测降水量降水量mm连续观测GB/T 12763.3海面风风速(可选)m/s风向(可选)度()沉积物观测物理性质相对密度g/cm35 年 1 次GB 17378.5GB 18668GB/T 12763.8粒度(可选)mm化学性质pH 值/氧化还原电位(可选)mV总有机碳mg/L油类(可选)重金属元素(可选)HJ 134220238附录C(规范性附录)威胁因子观测指标与方法标准中威胁因子观测指标与方法见表 C.1。表 C.1威胁因子观测指标与方法指标类别观测指标单位观测频度引用标准人类活动海水养殖养殖的种类种每年 1 次GB 17378.7GB/T 12763.9养殖数量kg养殖密度(可选)kg/hm2养殖方式(可选)/海洋捕捞捕捞的种类种捕捞产量kg/月(年)捕捞方式(可选)/入海污染主要污染物的种类种主要污染物的入海数量kg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可选)mg/L污水排放量(可选)kg/L污染面积(可选)hm2其他人类活动围填海、港口码头建设、航道疏浚等涉海工程的数量、规模/入侵生物(引种与逃逸、船舶携带入侵等,可选)/自然灾害风暴潮灾害程度(可选)级连续观测HY/T 0293“灾害性”海浪海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