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兔兔 w w w.b z f x w.c o m 标准下载 ICS 27.160 CCS JSREA P61 江 苏 省 可 再 生 能 源 行 业 协 会 团 体 标 准 T/JSREA 102023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distributed rooftop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2023-12-13 发布 2024-01-13 实施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 发 布 学兔兔 w w w.b z f x w.c o m 标准下载T/JSREA 10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1 5 选址要求.1 6 设计要求.2 7 设备选型.3 8 接网设计.4 9 工程建设.6 10 并网调试.9 11 远程监管.10 附录 A(资料性)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踏勘信息收集表.11 附录 B(资料性)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收资清单.13 附录 C(资料性)技术方案编写要点.15 附录 D(资料性)工程资料移交单.17 附录 E(资料性)工程竣工移交单.18 学兔兔 w w w.b z f x w.c o m 标准下载T/JSREA 10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华能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中况检测技术(南京)有限公司、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艳飞,姚正阳,安少帅,李钊,唐锋来,孙正阳,杨德志,滕洪顺,施新春,林逊,王永强,杨玉鹏,邓云凤,刘颖,宋健京。学兔兔 w w w.b z f x w.c o m 标准下载T/JSREA 102023 1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选址要求、设计要求、设备选型、接网设计、工程建设、并网调试和远程监管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新建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9939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GB/T 19964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 34932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远程监控技术规范 GB/T 34936 光伏发电站汇流箱技术要求 GB/T 37408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 GB/T 37409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检测技术要求 GB/T 37655 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验收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7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 50794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 GB 50797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DL/T 5222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NB/T 32004 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NB/T 32015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939、GB/T 19964、GB 50794、GB 5079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总则 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应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并与周边建筑(景观)相协调,综合考虑环境条件、建筑条件、运输施工与运维条件等因素。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应符合本区域分布式光伏规划布局,并网后电能质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电压等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应履行备案、设计、施工、调试和验收程序,并建立设计、建设、验收和运维等档案。5 选址要求 屋顶分布式光伏所依托的建筑物剩余使用年限应大于 25 年。屋顶分布式光伏应考虑所在建筑以及周围工矿企业对系统的影响等条件,抗震设防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宜避开空气经常受到悬浮物、热量或腐蚀性气体影响的地区。学兔兔 w w w.b z f x w.c o m 标准下载T/JSREA 102023 2 屋顶分布式光伏所依托的建筑物应具有合法性,屋顶分布式光伏依托的住宅应具有不动产权证明或乡镇及以上政府出具的房屋证明。不应在以下建筑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a)未通过竣工验收的建筑;b)违章建筑;c)临时建筑;d)政府下发拆迁计划的区域;e)废弃建筑;f)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类、乙类的建筑;g)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类、乙类的建筑;h)屋面围护板为脆性材料且工艺上不可更换的建筑;i)屋顶剩余使用寿命明显短于光伏设备使用寿命的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应对其依托的建筑屋顶进行荷载分析和验算,应充分考虑防台风、防冰雪和安全承载等因素,满足屋顶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既有建筑物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必须进行建筑物结构和电气的安全复核,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电气的安全性要求,并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物的日照标准。屋顶分布式光伏接入不应超出电网承载能力要求,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屋顶分布式光伏应以本地消纳为主,原则上不应向 220kV 及以上电网反送功率,如确有需要向 220kV 及以上电网反送,应进行“N-1”校验。屋顶分布式光伏前期踏勘工作,应对项目选址进行综合评定,并参考附录 A 的格式记录。6 设计要求 一般要求 6.1.1 在建筑物屋顶上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不应影响建筑的采光、通风以及原有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应引起建筑物能耗的增加。6.1.2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应符合构件的各项物理性能要求,根据当地的特点,作为建筑构件的光伏发电组件应采取相应的防冻、防冰雪、防过热、防雷、抗风、抗震、防火、防腐蚀等技术措施。6.1.3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所选用的电气设备,在其外壳的显著位置应有防触电警示标识。6.1.4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各部分设计应结合性能要求、功能特性选用相应的设备和材料。6.1.5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备布置,应符合带电设备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并应有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和防止误操作措施。6.1.6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满足电网公司功率因数要求。光伏组件与光伏方阵设计 6.2.1 光伏组件设备选择应符合 GB 50797 的相关要求。6.2.2 光伏组件的类型、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和安装面积应根据建筑屋顶设计确定。6.2.3 光伏组件的选型和光伏方阵的设计应与建筑结合,不应造成周围环境光污染。6.2.4 光伏方阵中,同一光伏组件串中各光伏组件的电气性能参数应保持一致,选用同一规格、同一品牌的产品。6.2.5 光伏方阵应结合太阳辐照度、风速、雨水、积雪等气候条件及建筑朝向、屋顶结构等因素进行设计,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方位角、倾角和方阵行距。防雷与接地设计 6.3.1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防雷设计应分为建筑部分防雷系统设计和电气部分防雷系统设计;建筑和光伏系统的防雷等级分类及防雷措施应符合现行标准 GB 50057 的有关要求。6.3.2 光伏方阵应设置接地网,并充分利用支架基础金属构件等自然接地体,接地连续、可靠,工频接地电阻应满足相关接地要求。学兔兔 w w w.b z f x w.c o m 标准下载T/JSREA 102023 3 6.3.3 接地干线(网)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连接或与原有建筑屋顶防雷接地网连接,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采用铝导体做接地体或接地线。6.3.4 接地干线(网)连接、接地干线(网)与屋顶建筑防雷接地网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不应出现错位、平行和扭曲等现象,焊接点应做好防腐处理,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现象。6.3.5 带边框的组件、支架、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保护管线、桥架、电气设备外壳、基础槽钢和需接地的装置都应与接地干线(网)牢固连接,并对连接处做好防腐处理措施。6.3.6 接地线不应做其他用途。7 设备选型 光伏支架 7.1.1 光伏支架应结合工程实际选用材料、设计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保证支架结构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满足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并符合抗震、抗风和防腐等要求。7.1.2 光伏支架基础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屋顶分布式光伏设计使用年限,且不应小于 25 年。7.1.3 光伏支架、支撑金属件及其连接点,应具有承受自重、风荷载、雪荷载、检修荷载和抗震能力。7.1.4 光伏支架的安全等级为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不应小于 0.95。支架基础的安全等级不应小于上部支架结构设计安全的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对于光伏支架基础不应小于 0.95。电缆 7.2.1 屋顶分布式光伏户外明敷电缆应具有防水、防紫外线性能,室内电缆应不低于本建筑物室内电缆选型要求。7.2.2 直流侧电缆耐压等级应达到光伏方阵最大输出电压的 1.25 倍及以上;额定载流量应高于短路保护电气整定值,线路损耗应控制在 2%以内;短路保护电气分断能力应达到光伏方阵的标称短路电流的 1.25 倍及以上。7.2.3 交流侧电缆的电压等级应不低于系统最高电压;电缆载流量应根据 GB 50054、GB 50217 及 DL/T 5222 等相关规定选取。配电箱 7.3.1 应按使用环境、柜体型式、安装方式、电压等级、绝缘等级、防护等级、输入输出回路数、输入输出额定电流等参数选择。7.3.2 应配备符合安全需求的刀闸、断路器、浪涌保护器、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等。汇流箱 7.4.1 应依据型式、绝缘水平、电压、温升、防护等级、输入输出回路数、输入输出额定电流等技术条件进行选择。7.4.2 箱体和结构设计、采集和告警、通讯功能、显示功能、机械要求、防雷、接地、低温工作、高温工作、保护功能、防护等级等相关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34936 的要求。逆变器 7.5.1 应按照型式、容量、相数、频率、冷却方式、功率因数、过载能力、温升、效率、输入输出电压、最大功率点跟踪、保护和监测功能、通讯接口、防护等级等技术条件进行选择。7.5.2 光伏组件与逆变器之间的容配比,应综合考虑当地太阳能资源、使用环境条件、组件安装方式、直流损耗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光伏方阵的最大功率工作电压变化范围应在逆变器的最大功率跟踪范围内。7.5.3 配置容量应与光伏方阵的安装容量相匹配,数量应根据光伏装机容量及单台逆变器额定容量确定。7.5.4 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a)应具备自动运行和停止功能、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功能和防孤岛功能;学兔兔 w w w.b z f x w.c o m 标准下载T/JSREA 102023 4 b)应具有并网保护装置,并与电网的保护相协调;c)应具备电压自动调整功能;d)应具备低电压穿越功能;e)应具备响应电网有功和无功调节指令的功能;f)通信协议规约应与电网设备相协调,具备单独接受电网统一调度的功能,并配置满足电网调度要求的本地控制终端;g)应满足环境对逆变器的噪声和电磁兼容要求。7.5.5 应设置在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的场所,其位置应便于维护和检修,应满足高效、节能、环保的要求。7.5.6 户外型逆变器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65 要求,户内型逆变器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20 要求。7.5.7 应按照 GB/T 37408、GB/T 37409 和 NB/T 32004 中规定的检测项目和方法进行检测。逆变器稳态无功功率输出范围应符合 GB/T 37408 的要求。7.5.8 逆变器宜具备直流拉弧监测功能或快速关断装置。8 接网设计 接入电压及并网点选择 8.1.1 对于单个并网点,屋顶分布式光伏接入的电压等级应按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