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 31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22012024 茄子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of eggplant 2024-02-01 发布 2024-04-01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T 22012024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茄子杂交制种程序.1 5 制种设施及产地环境选择.2 6 播种育苗.2 7 整地与定植.3 8 田间管理.3 9 杂交制种.3 10 病虫害防治.4 11 种子采收与贮藏.4 12 种子质量追溯.5 附录 A(资料性)茄子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6 DB42/T 22012024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大悟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大悟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敏、谈杰、董红霞、黄树苹、张洪源、陈霞、徐宇、王本启、王俊良、陈蓉。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电话:027-87665821,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电话:027-61801260,邮箱:。DB42/T 22012024 1 茄子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杂交制种的程序、制种设施及产地环境选择、播种育苗、整地与定植、田间管理、杂交制种、病虫害防治、种子采收与贮藏、种子质量追溯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地区茄子杂交制种,长江流域其他地区也可参考。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 GB/T 23416.2 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2部分:茄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2312 茄果类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茄子杂交制种程序 图1 茄子杂交制种流程图 播种育苗 大棚移栽 杂交制种 去杂 取粉 去雄 授粉 种子采收 贮藏 DB42/T 22012024 2 5 制种设施及产地环境选择 采用钢架大棚田,宽度8 m,长度40 m,大棚顶覆盖透明塑料薄膜,棚四周采用40目防虫网进行隔离。种植田块应为沙壤土或壤土,2 a3 a内未种植过茄科蔬菜,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6 播种育苗 播种时间 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育苗,父本宜比母本提早5 d7 d播种。亲本种子要求 亲本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175.3的规定。育苗场地 育苗场地应排灌方便、光照充足无遮阳、通风好。宜选择塑料薄膜钢架大棚、小拱棚、连栋温室等育苗设施。播种 6.4.1 种子处理 种子宜用5560温汤浸种30 min,或用10%磷酸三钠溶液或0.1%高锰酸钾液浸种20 min,于常温浸泡6 h8 h后搓洗催芽。6.4.2 催芽播种 用网袋装好处理过的种子,再用湿毛巾包裹保湿,并于2830恒温催芽,待70%以上的种子露白后移出播种。播种时宜选择70孔穴盘播种,每穴孔播种1粒种子。穴盘育苗符合NY/T 2312的规定。苗床管理 6.5.1 温度和湿度管理 从播种到出苗前,保持昼温2530,夜温1520,保持苗床湿度。70%80%种子出苗后,及时通风降湿。出苗后采取小温差管理(日夜温差10),棚内温度控制在2230。6.5.2 水肥管理 苗期以控水控肥为主,在幼苗34叶期时视苗情追施0.5%尿素水溶液12次或叶面肥喷雾23次。6.5.3 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虫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蚜虫等,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A表A.1。防治方法应符合GB/T 23416.2的要求,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1276的规定。6.5.4 炼苗 宜于定植前7 d10 d开始炼苗,早揭晚盖小拱棚膜,保持棚内昼温2022,夜温1214。DB42/T 22012024 3 7 整地与定植 整地 宜于定植前15 d20 d开始整地。每667宜施腐熟菜饼150 kg,三元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40 kg50 kg,或有机肥(N+P2O5+K2O4%,有机质30%)250 kg300 kg、三元复合肥20 kg30 kg,以1.4 m宽(包沟)开沟起垄,畦高20 cm25 cm,沟宽30 cm,铺好无色透明地膜。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定植 宜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定植,母本株距45 cm,父本株距40 cm,行距50 cm,父母本分开种植,种植株数比例父本:母本=1:41:5。8 田间管理 温度管理 定植后以保温为主,7 d10 d内不宜通风,保温保湿促进缓苗。保持棚内昼温在2530,夜温1520。如遇极端低温可加小拱棚保暖防冻,保持最低温度在10以上。开花坐果期昼温在2528,夜温不低于15。结果期昼温2528,夜温不低于12。湿度管理 棚内土壤保持湿润即可,尽量减少浇水次数。加强通风,最佳空气相对湿度是:缓苗期80%90%,开花坐果期60%70%,结果期50%60%。通过浇水量、地膜覆盖、通风等措施进行湿度调节。水肥管理 幼苗成活后,施一次提苗肥,每667施10 kg12 kg尿素。授粉结束后及时追施一次膨果肥,按667 施20 kg25 kg复合肥,后面视长势可再追肥12次。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加强放风,降低空气湿度。授粉期间可用0.3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洒,以促进坐果。植株调整 从第三台花开始授粉,授粉前及时去除下部开过的花及弱小侧枝。授粉结束后继续摘除花蕾,一周后打顶,去除空枝,保持植株通风。及时清除中下部的老叶黄叶。9 杂交制种 隔离防护 授粉前检查防虫网和大棚膜是否完整,确保无破损和漏孔。授粉前间隔2天喷洒2次农药防虫,重点防治对象为斜纹夜蛾、棉铃虫、蚜虫、茶黄螨和蓟马。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1276的规定。去杂 授粉前集中去除杂株,将株型、叶型、果型不一致的杂株全部拔除。父本花粉采集 DB42/T 22012024 4 于授粉前一天采集当天开的花,用镊子挑取花药,置于30烘箱中干燥12 h18 h,授粉当天用60目纱网摇粉,收集花粉装入授粉管准备授粉。授粉管宜用透明吸管,长度10 cm,直径0.5 cm。授粉管一端封口,靠近封口1 cm左右处留直径0.5 cm左右开孔。母本去雄 于授粉前一天下午开始去雄,选择花瓣转为白色,花瓣与萼片等长,第二天即将开放的主花花蕾,用镊子轻轻拨开花瓣,将镊子伸入花瓣内基部夹住花药拔除,确保每朵花去雄彻底,镊子不能碰伤花柱和子房。去雄后在花附近的叶片上放1根红线。杂交授粉 宜选择7:0010:00进行授粉,将去完雄的花柱伸入授粉管圆孔中,让柱头充分蘸上花粉,授粉完在花柄系上红线,系红线以不脱落为宜。授粉15 d20 d,平均单株成功坐果8个以上停止授粉。10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 10.1.1 主要病害 猝倒病、绵疫病、褐纹病、灰霉病、青枯病等。10.1.2 主要虫害 蚜虫、蓟马、烟粉虱、茶黄螨、斑潜蝇、二十八星瓢虫、棉铃虫等。防治方法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防治方法见附录A表1。防治技术应符合GB/T 23416.2的要求,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1276的规定。11 种子采收与贮藏 种子采收 11.1.1 采果 授粉结束50 d60 d,茄子果皮完全变成黄褐色或黄色时即可采收,采收有红线的种果,对标记不清楚、脱落的茄子果及时清除。11.1.2 洗种 采收的种果宜于阴凉避雨的地方后熟放置7 d开始洗种。洗种时先切除种果近果柄1/3,再用茄子洗种机打成果浆,用清水漂洗干净。11.1.3 晾晒 将清水洗净的种子,置于塑料纱网、帆布等通气良好的晾晒布上晾晒2 d3 d,并经常翻动种子。避免直接放在水泥地上暴晒或在中午阳光直射下长时间晾晒,当其含水量低于8时可装袋贮藏。DB42/T 22012024 5 贮藏 将干燥后的种子存放在有内膜袋的麻袋、布袋或编织袋内,同时在每一包装袋内、外均放置标牌,写明品种名称、袋号、数量、年份和制种户信息,以待交售。所生产种子的质量应符合GB 16715.3中杂交种二级以上的规定。贮藏于阴凉干燥处待用。种子的贮藏条件应符合GB/T 7415的要求。12 种子质量追溯 制种过程追溯 茄子杂交种子生产过程中,可追溯方法有:a)去雄质量检测追溯,授粉时如发现花中还留有花药说明执行 9.4 去雄不彻底,及时去除;b)授粉结束在每一个授粉花柄上系红线做标记;c)执行 11.1.1 时,确保采收的茄子果柄上有红线,如没有或不能确定的,应全部去除。种子质量追溯 及时开展种子质量检测,包括种子纯度、净度、含水量、发芽率等。在种子贮藏时宜记录好品种名称、编号、制种面积、种子重量、年份和制种户信息以及检测的种子质量详细信息。种子销售时同时记录好种子信息。DB42/T 22012024 6 A A 附录A (资料性)茄子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 表A.1给出了茄子杂种制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表A.1 茄子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稀释倍数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d)猝倒病 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 8001000 喷雾 7 立枯病 30%噁霉灵水剂 10001500 喷雾 7 灰霉病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喷雾 10 25%嘧霉胺可湿性粉剂 500800 喷雾 7 绵疫病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15002000 喷雾 10 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800 喷雾 10 褐纹病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1000 喷雾 10 40%嘧霉胺悬浮剂 10001500 喷雾 10 青枯病 1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6001000 灌根 7 2%的春雷霉素水剂 5001000 喷雾 7 蚜虫、蓟马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2000 喷雾 7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30005000 喷雾 7 3%啶虫脒乳油 15002000 喷雾 7 烟粉虱 1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喷雾 7 20%呋虫胺悬浮剂 15002000 喷雾 7 斑潜蝇 8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 15002000 喷雾 7 茶黄螨 1.8%阿维菌素乳油 15002000 喷雾 7 73%克螨特乳油 10001200 喷雾 10 甜菜夜蛾、棉铃虫 5%虱螨脲乳油 10001500 喷雾 10 苏云金杆菌32000iu/毫克可湿性粉剂 5001000 喷雾 5 二十八星瓢虫 2.5%溴氰菊酯悬浮剂 15002000 喷雾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