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_T 2251-2024 高寒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wb123... 文档编号:100792922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3_T 2251-2024 高寒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63_T 2251-2024 高寒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63_T 2251-2024 高寒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63_T 2251-2024 高寒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63_T 2251-2024 高寒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 CCS B 16 DB 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 22512024 高寒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农药减量增效 技术规范 2024-2-4 发布 2024-3-8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2251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淑华、纳添仓、张优良、李秀婷、马永强、湛长菊、徐元宁、秦建芳、黄霞、李洪明、李云龙、李德权、何迎昌、李积升、曹录山。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DB63/T 22512024 1 高寒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农药减量增效 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寒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种类、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高寒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防控措施。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NY/T 2383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DB63/T 1874 机械化马铃薯杀秧操作技术规程 DB63/T 1946 马铃薯有机肥替代化肥栽培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高寒地区 海拔2500m3000m、气候冷凉的马铃薯种植区。3.2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在监测预报基础上达标防治,采取环境友好型绿色防控措施,坚持统防统治和使用新型高效药械,降低农药使用量,控制农作物病虫害。4 主要病害种类 4.1 细菌性病害 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病害主要症状见附录A。4.2 真菌性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病害主要症状见附录A。5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DB63/T 22512024 2 5.1 合理轮作 与非茄科作物小麦、青稞、油菜、豆类等进行轮作。5.2 播前准备 5.2.1 品种选用 选用高产、优质、适应性强、商品性好的抗病品种。5.2.2 种薯选用 选用通过休眠期且生理状态较好的优质脱毒种薯。5.2.3 切刀消毒 按照NY/T 2383执行。5.2.4 薯块拌种 采用草木灰或药剂拌种,药剂选用按照附录B执行。5.3 田间管理 5.3.1 施肥 按照DB63/T 1946执行。5.3.2 中耕 生长期中耕除草1次2次,并及时培土。5.3.3 科学用药 田间发现病株及时防治,按照防治指标适期、轮换用药,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按照附录B执行;施药机械按照GB/T 17997执行。5.4 收获 5.4.1 杀秧 收获前一周使用机械杀秧,机械杀秧按照DB63/T 1874执行。5.4.2 收获 成熟期选择晴天及时收获,收获后薯块晾晒2h3h后装袋。5.5 窖藏 入窖前,打开窖门和气眼晾窖,降低窖内湿度,撒生石灰进行消毒。入窖后适时通风,温度控制在14,相对湿度控制在75%90%。DB63/T 22512024 3 A A 附录A (资料性)马铃薯主要病害及症状 A.1 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近圆形,身褐色,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界线。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田间一片枯黄。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块茎很少发病,发病块茎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图A.1 马铃薯早疫病病叶 A.2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为害马铃薯的叶片、茎和块茎。病斑在叶片上多发生于叶尖或叶缘,初为黄褐色,不规则形。天气多雨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外缘呈水浸状,生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叶片背面白霉尤为明显。病叶很快腐烂变黑,全田一片枯焦,发出特殊的腐败臭味。天气干燥时,病斑扩展很慢,不产生或很少产生白霉。茎部病斑褐色条状,初稍凹陷,潮湿时也生白霉。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病薯有怪味,不能食用。窖藏期带病薯块的病情可继续发展,造成干腐或湿腐。DB63/T 22512024 4 图A.2 马铃薯晚疫病病叶 A.3 马铃薯黑胫病 马铃薯黑胫病为害马铃薯的茎和块茎,引起缺苗断垄。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种薯带病重时,常不能出苗,发芽前烂掉;病轻时,出苗高 15 cm18 cm,陆续出现症状。病株较矮,病株地上部分很易发生凋萎现象,生长衰弱,叶色黄化,地下茎的皮层与髓部变黑,表皮破裂,呈水渍状腐烂。变黑部分直达母薯,薯肉湿软腐败,发出酸臭气味。根系全被破坏,极易拔出,病株很快死亡。发病较轻时,仍可形成块茎,但较小,并多带病,成为来年发病来源。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DB63/T 22512024 5 图A.3 马铃薯黑胫病茎部和病株 A.4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主要引起地上部萎蔫和块茎沿维管束环状腐烂。受害植株生长迟缓,节间缩短,瘦弱,分枝减少,叶片变小;受害较晚的植株,症状不明显,仅顶部叶片变小,不表现萎蔫。病株萎蔫症状一般在生长后期才显著,自下而上发展,首先下部叶片萎蔫下垂而枯死。叶片沿中脉向内卷曲,失水萎蔫,叶色灰绿,植株早枯,叶片不脱落;如切断茎秆,用手挤压,可见有乳白色粘性的细菌自维管束溢出。病薯块经过贮藏后,薯皮变为褐色,病株薯尾(脐)部皱缩凹陷,剖视内部,维管束环变黄褐色,环腐部分也有黄色菌脓溢出。薯块皮层与髓部易分离,外部表皮常出现龟裂,常致软腐病菌二次侵染,使薯块迅速腐烂,变黑发臭,以至成为空腔。图A.4 马铃薯环腐病块茎及病株 DB63/T 22512024 6 B B 附录B (资料性)推荐使用的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控药剂 表B.1 给出了推荐使用的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控的药剂。表B.1 推荐使用的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控药剂 病害 农药名称 剂型 施用方法 丙森锌 可湿性粉剂 喷雾 嘧菌酯 悬浮剂 喷雾 早疫病 代森锌 可湿性粉剂 喷雾 嘧菌百菌清 悬浮剂 喷雾 甲霜锰锌 可湿性粉剂 喷雾 丁子香酚+烯酰吗啉 可溶液剂+水浮剂 喷雾 噁酮霜脲氰+霜脲锰锌 水分散粒剂 喷雾 霜霉威盐酸盐 水剂 喷雾 双炔酰菌胺 悬浮剂 喷雾 氟吗啉锰锌 可湿性粉剂 喷雾 晚疫病 氟菌霜霉威 悬浮剂 喷雾 春雷王铜+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 拌种 黑胫病、环腐病 春雷霉素 可湿性粉剂 拌种 注:药物剂量按照使用说明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DB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