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93.060CCS P 21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17712023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指南Quality control guide for water prevention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tunnel2023-12-22 发布2024-01-22 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1/T 1771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15排水沟(管).26环向盲管及纵、横向排水管.67防水层.98止水带和止水条.12参考文献DB61/T 1771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测鉴定站、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天林、李昕、陈旭、李剑平、陈强、于伟、雷双龙、孙长海、林广东、薛君、李金雷、郭勇、朱高云、白尚本、钱江明。本文件由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电话:029-87832666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9号邮编:DB61/T 177120231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指南1范围本文件提供了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质量控制指标、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的指导和建议。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公路隧道防排水的施工质量控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GB/T11836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防水层 waterproof layer设置在衬砌外起防水、隔离作用的防水结构,由防水板、土工布组成。3.2纵向排水管基座 longitudinal drain base沿隧道两侧边墙浇筑的纵向排水管半圆形底座。3.3丝网垫片热熔焊接 wire mesh gasket hot melt welding利用电磁焊枪加热固定土工布的丝网热熔垫片,使丝网热熔垫片达到熔化温度,与防水板焊接。4总则4.1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应加强质量管控,打造品质工程。4.2隧道防排水措施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形成完善的防排水体系,使防水可靠、排水畅通。4.3防水混凝土、防水层、施工缝、变形缝、盲管、排水管(沟)、边沟等防排水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DB61/T 1771202324.4防排水材料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及设计要求,并经试验检测合格。4.5施工中观测和记录洞内的出水部位、水量大小、涌水情况、变化规律、补给来源、排泄去向等情况。4.6隧道施工反坡排水时,宜根据隧道长度及坡度设置分级排水设施。设置独立电力系统,宜采用双回路设计。配置水泵排水能力应大于排水量的 20%,并配置备用设备,备用水泵排水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排水能力的 70%。4.7隧道排水不得污染环境。环境敏感区、可能对饮用水源造成影响的隧道,应制定专项施工排水方案,并符合当地环保相关要求。4.8防水层施工前应进行初期支护交验,排水管安装后,及时进行通水试验。5排水沟(管)5.1施工工序5.1.1中心水沟(管)施工可采用预制或现浇工艺,预制中心排水沟(管)施工工序见图 1,中心排水沟施工工序流程图见图 2。图1 预制中心排水沟(管)施工工序流程图DB61/T 177120233图2 现浇中心排水沟施工工序流程图5.1.2边沟施工可采用现浇或预制方法,宜按照下列工序进行,预制边沟施工工序见图 3,现浇边沟施工工序见图 4。DB61/T 177120234图3 预制边沟施工工序流程图图4 现浇边沟施工工序流程图5.2控制要点5.2.1隧道用预制排水管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满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规定级管的要求。5.2.2中心排水沟(管)在有仰拱的段落可与仰拱同步施作,无仰拱段中心排水沟(管)宜与隧底光爆层同步开挖,沟(管)内无杂物。5.2.3中心排水沟(管)纵坡宜与隧道纵坡保持一致,排水沟(管)线型顺直,避免起伏、错位,防止积水、渗漏。DB61/T 1771202355.2.4中央排水沟(管)应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设置检查井,如与二次衬砌施工缝、沉降缝、预埋管线等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检查井位置,并在隧道边墙设明显标记。5.2.5隧道两侧沟槽混凝土施工宜采用整体式液压台车。5.2.6中心排水沟(管)、边沟施工应沟槽接头紧密、不渗漏,路侧边沟与相邻路面结构层接缝平整。5.2.7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防止损坏排水管。5.2.8预制沟(管)运输及装卸过程中防止碰撞、挤压损坏。5.3质量控制指标质量控制指标见表1。表 1质量控制指标序号控制要素控制指标1模板安装偏位不大于 15 mm。2沟身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 2.2 m。3养护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 7 d。4排水沟(管)高差排水沟(管)接头处流水面高差不大于 5 mm。5.4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见表2。表 2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序号常见问题预防措施1线形不顺直采用仰拱弧形模板加中心排水沟模板的一体式液压移动栈桥,模板支撑牢固,放样点间距宜为 2 m。2蜂窝、麻面1.振捣密实,一次成型;2.模板涂抹脱模剂,每次浇筑完混凝土,对模板面进行清理。3缺边掉角1.支模时模版均匀涂抹隔离剂;2.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2.5 MPa 后方可拆模。4钢筋 保护层 厚度不足、钢筋外露钢筋需采取定位措施。5管沟移位、错台对管节节口处进行定位固定,使管节有效连接,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5.5质量检测5.5.1预制混凝土排水沟(管)实测项目见表 3。DB61/T 177120236表 3预制混凝土排水沟(管)实测项目项次检 查 项 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混凝土抗压强度或砂浆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附录 D 检查2管轴线偏位(mm)15全站仪或尺量:每两井间测 3 处3流水面高程(mm)10水准仪、尺量:两井间进出水口各一处,中间1 处2 处4基础厚度(mm)不小于设计值尺量:每两井间测 3 处5管座肩宽(mm)+10,-5尺量:每两井间测 2 处肩高(mm)106抹带宽度不小于设计值尺量:按 10%抽查厚度不小于设计值5.5.2现浇混凝土排水沟(管)实测项目见表 4。表 4现浇混凝土排水沟(管)实测项目项次检 查 项 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断面净空尺寸(mm)10尺量:每 10 m 随机检查 1 处2沟壁厚度(mm)不小于设计值尺量:每 10 m 随机检查 1 处3沟底厚度(mm)不小于设计值尺量:每 10 m 随机检查 1 处4沟顶高程(mm)0,-10水准仪:每 20 m 测 1 处5沟底高程(mm)20水准仪:每 20 m 测 1 处6环向盲管及纵、横向排水管6.1施工工序环向盲管及纵、横向排水管施工宜按照下列工序进行,环向盲管及纵、横向排水管施工工序流程见图5。DB61/T 177120237图5 环向盲管及纵、横向排水管施工工序流程图DB61/T 1771202386.2控制要点6.2.1环向盲管宜紧贴初支表面或渗水岩壁设置,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在地下水较大段落适当加密。6.2.2出现集中出水,先在出水位置钻孔,塞入打孔 PVC 管或钢花管加土工布包裹,将水引排至纵向排水管。6.2.3围岩或初期支护渗漏面积大,可沿壁面敷设排水板。6.2.4环向盲管外表面宜敷设砂浆。6.2.5铺设纵向排水管前需放样划线,浇筑纵向排水管基座,使纵向排水管安装高程准确且线形顺直。6.2.6纵向排水管应在检查井处断开,对端头进行保护。6.2.7防水卷材需反包纵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与防水板之间形成的空隙,充填单级配碎石反滤层。6.2.8纵向排水管连接后,预留的环向盲管三通端口与纵向管一端(单级配碎石层)应采用灌水的方式检查纵向管排水是否畅通。6.2.9环向盲管、纵向排水管应防止机械设备或人为扰动,发现脱落时要及时重新固定。6.2.10横向排水管与纵向排水管应采用三通紧密连接,土工布包裹,连接牢固、畅通,安装坡度符合设计要求。6.3质量控制指标质量控制指标见表5。表 5质量控制指标序号控制要素控制指标1环向盲管环向盲管在承受 0.5 MPa 压力时耐压扁平率不大于 5%,其规格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要求。2纵排水管纵向排水管上面覆盖碎石作为反滤层,碎石粒径为 2 cm3 cm。3横排水管横向排水管排水坡度不小于设计值,设计无要求时坡度不得小于 2%。6.4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见表6。表 6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序号常见问题预防措施1环向盲管位置与出水点位置不匹配新出水点加设半圆管。2环向盲管凹瘪1.环向敷设的环向盲管其偏压值应满足设计要求;2.加强环向盲管保护。3纵向排水管包裹不紧密1.铺设防水卷材时,预留足够包裹纵向排水管的长度;2.纵向排水管包裹后进行固定,防止脱落。4纵向排水管起伏1.安装前精确定位;2.安装过程中可进行固定,宜采用半圆基座固定。5横向排水管积水1.安装横向排水管时,需内高外低,排水通畅;2.严格控制设计横坡,坡度不得小于设计值。DB61/T 177120239表 6(续)序号常见问题预防措施6横向排水管管口堵塞1.安装时,管口采用土工布包裹密实;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清除管口封堵的土工布,及时疏通。7各管连接不紧密1.采用三通方式连接;2.接头位置采用钢筋支架、胶带固定牢固;3.加强保护,防止人员机械碰撞扰动。6.5质量检测环向盲管及纵、横向排水管实测项目见表7。表 7环向盲管及纵、横向排水管实测项目项次检 查 项 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轴线偏位(mm)15全站仪:每 10 m 测 1 处2断面尺寸或管径(mm)10尺量:每 10 m 测 1 处3壁厚(mm)不小于设计值尺量:每 10 m 测 1 处4管底高程(mm)20水准仪:每 10 m 测 1 处5纵坡满足设计要求水准仪:每 10 m 测 1 处7防水层7.1施工工序防水层宜按照下列工序施工,防水层施工工序见图6。DB61/T 1771202310图6 防水层施工工序图7.2控制要点7.2.1喷射混凝土宜采用无碱速凝剂,初期支护验收合格后进行土工布铺设施工。7.2.2防水层应超前二次衬砌 12 循环距离铺设。7.2.3土工布、防水板铺挂宜采用铺挂一体机,环向整幅铺挂无搭接。7.2.4土工布、防水板铺挂松紧适度,松弛系数取 1.11.2。7.2.5防水板铺设应按照隧道纵坡,以“下压上”方式搭接,防止水流进入焊缝区域,环向防水板搭接方式见图 7、纵向防水板搭接方式见图 8。DB61/T 1771202311图 7 环向防水板搭接方式图 8 纵向防水板搭接方式7.2.6隧道变截面段防水板铺挂时,宜先从变截面段向正常段铺设(由折角向平顺面铺设),焊缝避开变截面折角处,使防水板在变截面处完整。7.2.7土工布铺设宜采用红外线定位,固定时宜采用热熔焊机进行焊接。7.2.8防水板接缝牢固,不应有气泡、折皱及空隙。7.2.9防水板与纵、横向排水管排水管连接部位包裹紧密、平整、牢固。7.3质量控制指标质量控制指标见表8。表 8质量控制指标序号控制要素控制指标1.土工布搭接、固定1.土工布接缝搭接宽度不宜小于 50 mm;2.土工布采用射钉加热熔垫固定,其固定点的间距可根据基面平整情况确定,拱部宜为0.5 m0.7 m,侧墙宜为 0.7 m1.0 m,在凹处适当增加固定点。2防水板搭接1.防水板焊接宜采用双焊缝热熔爬焊机,搭接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