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DERM 2007-2019 房颤中心(标准版)建设与评估标准.pdf

上传人:wb123... 文档编号:100754514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88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CADERM 2007-2019 房颤中心(标准版)建设与评估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T∕CADERM 2007-2019 房颤中心(标准版)建设与评估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T∕CADERM 2007-2019 房颤中心(标准版)建设与评估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T∕CADERM 2007-2019 房颤中心(标准版)建设与评估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T∕CADERM 2007-2019 房颤中心(标准版)建设与评估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房颤中心房颤中心(标准版)(标准版)建设与评估建设与评估标准标准 Atrial fibrillation center(standard hospital)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2 2019019-1111-0202 发布发布 2 2019019-1212-0202 实施实施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发布 ICS 11.020 C 05 T/CADERM 2007-2019 团体标准团体标准 T/T/CADERMCADERM 2002007 7-20192019 目 次 前言.1 引言.2 1 范围.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术语和定义.3 4 缩略语.4 5 基本条件与资质.4 6 房颤患者的诊断及救治.7 7 培训与教育.11 8 持续改进.13 9 房颤中心评估.14 10 房颤中心评估结论.1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房颤中心组织机构建设要求.1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房颤中心标识示例.18 附录 C(规范性附录)房颤中心评估细则.19 参考文献.24 T/T/CADERMCADERM 2002007 7-2019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房颤中心专家工作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分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福建省立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从新、葛均波、霍勇、张澍、黄德嘉、陈林、陈明龙、陈韵岱、丁燕生、范洁、黄鹤、姜健、李毅刚、刘育、欧阳非凡、苏晞、汤宝鹏、王景峰、吴立群、吴延庆、徐健、徐亚伟、于波、袁义强、郑良荣、郑强荪、钟敬泉、周胜华、唐艳红。1 T/T/CADERMCADERM 2002007 7-20192019 2 引 言 为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189 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心房颤动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710 号)文件精神;为规范心房颤动的诊疗和管理,贯彻心房颤动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精神,成立房颤中心,建立我国房颤综合管理模式,以具备导管消融及左心耳封堵(LAAC)能力的医院为核心,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诊治体系,旨在提高房颤的早期诊断率、规范房颤药物治疗、普及和规范新型治疗技术及开展房颤长期管理,让每一位房颤患者均能接收到最恰当的治疗,最大限度降低房颤卒中的发生率以及由此引发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通过院内筛查、危险分层、院内规范化治疗、出院后规范管理及心脏康复,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规范治疗,减少房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特制定本标准。T/T/CADERMCADERM 2002007 7-20192019 3 房颤中心(标准版)建设与评估标准 1 1 范围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房颤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与资质、房颤患者的评估及救治、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房颤中心评估、房颤中心评估结论。本标准适用于开展房颤导管消融的医院房颤中心建设与评估工作。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心房颤动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 10 次修定本).人民卫生出版社 CHA2DS2-VASC 对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预测评分系统 HAS-BLED 对应用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评分系统 EHRA 房颤患者症状严重性的评分系统 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房颤房颤 a atrial fibrillation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颤动或心房纤颤,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心律紊乱。3.2 射频消融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adiofrequency ablation 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包括经心内导管和经外科途径两种方式。T/T/CADERMCADERM 2002007 7-20192019 4 3.3 左心耳封堵左心耳封堵 l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一种在房颤时预防左心耳内形成血栓的操作方式,封堵左心耳,从而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引发长期残疾或死亡的风险。包括经心内导管和经外科途径两种方式。4 4 缩略语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NR: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CCU: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监护室(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NOAC:非维生素 K 拮抗剂口服抗凝血剂(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TTE: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E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5 5 房颤中心的房颤中心的基本条件与资质基本条件与资质 5 5.1.1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 医院房颤中心组织机构建设要求见附录 A。5 5.2 2 医院对房颤中心的支持与承诺医院对房颤中心的支持与承诺 5.2.1 全力支持房颤中心的建设与认证,承诺分配相应人力、设备和财政资源,并做好监察、考核、质量控制等工作,确保房颤中心规范化运行。5.2.2 对房颤中心在优化诊疗流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院内外标识与指引、门急诊的布局等进行改造,对医院各部门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房颤中心流程优化需求。5.2.2 承诺与基层转诊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等签署联合救治房颤患者的协议。T/T/CADERMCADERM 2002007 7-20192019 5 5.2.3 承诺支持并协助房颤中心实施各类培训计划。5 5.3 3 功能区功能区设置及标识设置及标识 5.3.1 在医院门诊、急诊的入口处设置醒目的房颤中心或房颤门诊、房颤急诊的指引和标志,标识样例参见附录 B。5.3.2 在门诊大厅、医院内流动人群集中的地方均应有指引通往房颤门诊、房颤急诊的醒目标识。5.3.3 房颤门诊、房颤急诊应在醒目位置公示房颤就诊流程图。5.3.4 房颤门诊应具备心电图检查条件,房颤急诊应具备床旁心电图检查条件。5.3.5 房颤急诊(或急诊科)应具备床旁快速检测凝血功能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设备,抽血后应能够快速获取检测结果。5.3.6 急诊科应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和设施,例如心电图机、供氧系统、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急救器材,上述抢救设备、面积、床位等配置应以能满足医院所承担的任务为原则。5 5.4 4 诊治条件诊治条件 5.4.1 房颤中心的诊治条件如下:a)至少有 2 名具备房颤导管消融手术能力的高级职称,且接受过规范培训的心血管专科医师,房颤中心的房颤导管消融(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年手术量不低于 100 例;b)至少有 2 名具备经皮导管左心耳封堵手术能力的高级职称,且接受过规范培训的心血管专科医师,房颤中心的左心耳封堵年手术量不低于 15 例;c)至少具有 3 名经过专门介入辅助技术培训、熟悉导管室工作流程的导管室专职护士,且每年至少接受一次 4 学时以上的介入诊疗和房颤诊治的新知识培训,并获得证书;d)具有经过专门培训且获得大型放射设备上岗证书的放射技术人员。5.4.2 心血管专科的诊治条件如下:a)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在当地具有相对的区域优势,能为本地区其它医疗机构提供心血管急危重症抢救、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以及继续教育等服务和支持;T/T/CADERMCADERM 2002007 7-20192019 6 b)配备有不少于 6 张床位的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监护室(CCU);c)具备房颤的导管消融手术及左心耳封堵手术能力,导管室的基本设备(数字血管影像设备、含无创和有创性血流动力学在内的监护设备、呼吸机、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等生命支持系统)能满足导管消融及左心耳封堵手术的需要,并常备导管消融及左心耳封堵手术所需的各类耗材;d)导管室过去 1 年房颤导管消融手术量不少于 100 台,左心耳封堵手术不低于 15 例。5 5.5 5 基本支持条件基本支持条件 5.5.1 应建立包括以远程实时传输心电图、微信群、手机短信、传真等形式的信息共享平台;该信息共享平台应与至少周边 5 家以上的非导管消融及左心耳封堵医院实现信息共享,为非导管消融及左心耳封堵医院的房颤患者提供诊断支持。5.5.2 应建立基于传输心电图的远程会诊或现场会诊机制,确保心血管内科医师能在 10min内参与会诊、协助诊断。5.5.3 在对房颤进行诊治时,能得到其它相关学科的支持,例如心外科、介入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等。5.5.4 急诊科医师应能够独立阅读心电图、诊断房颤。具备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诊断的能力。若出现疑难临床表现时,能够通过会诊机制和支持系统,得出快速处理结论。5 5.6 6 随访数据库的填报与管理随访数据库的填报与管理 5.6.1 启用中国房颤中心认证云平台随访数据库,并向数据库提供数据。5.6.2 应制定数据库的管理规范、使用细则及监督管理制度,并有数据的审核制度,确保数据库的真实、客观、准确。5.6.3 应有专职或兼职的数据管理员。5.6.4 应对相关人员进行数据库使用方法和相关制度的培训。5.6.5 首诊房颤患者的建档要求:应及时建档,所有进入心内科诊疗的房颤患者登记比例不 T/T/CADERMCADERM 2002007 7-20192019 7 低于 75%,其中住院病人登记比例不低于 90%。房颤电复律、房颤介入手术及外科手术患者的登记比例应达到 100%,应在术后 72h 内进行填报。5.6.6 导管消融或左心耳封堵房颤患者的建档要求:在数据库中建立专门的术后随访模块,包括导管消融术后随访、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5.6.7 数据的溯源性:患者的初次就诊时间、诊断、用药情况、手术情况、INR 监测等可以溯源。6 6 房颤患者的房颤患者的诊断诊断及救治及救治 6 6.1.1 房颤患者的筛查、诊断与风险评估房颤患者的筛查、诊断与风险评估 6.1.1 房颤患者的筛查要求如下:a)应制定房颤的筛查流程(主要针对房颤的易患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甲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b)房颤中心的一线医务人员应熟悉房颤的筛查流程。6.1.2 房颤的诊断要求如下:a)应制定房颤的诊断标准,包括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房颤的分型、EHRA 症状评分;b)房颤中心的一线医务人员应熟悉房颤的诊断标准。6.1.3 房颤患者风险评估要求如下:a)卒中风险评估内容如下:1)应制定房颤的卒中风险评估流程,明确瓣膜病合并的房颤为卒中高危;对于非瓣膜性房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T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