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38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 18582018 蔓性千斤拔漂浮式育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raising of 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by floating-seedling-raising system 2018 - 10 - 20 发布 2018 - 11 - 2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45/T 1858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育苗材料 . 1 5 育苗棚 . 2 6 育苗 . 2 7 苗床管理 . 3 8 质量标准 . 4 9 生产档案 . 4 DB45/T 18582018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广西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小勇、夏祥华、黄丹娜、屈啸声、李刚、董青松、闫志刚、柯芳、冯世鑫。 DB45/T 18582018 1 蔓性千斤拔漂浮式育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蔓性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 et Rolfe)漂浮式育苗的术语和定义、育苗材料、育苗棚、育苗、苗床管理、病虫害鼠害防治、质量标准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蔓性千斤拔漂浮式育苗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45/T 540 蔓性千斤拔种子质量要求 DB45/T 1734 蔓性千斤拔漂浮式育苗种苗质量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漂浮式育苗 floating-seedling-raising 属于无土育苗范畴, 是将种子播于漂浮在营养液池中的聚苯乙烯泡沫盘孔穴内的基质表层, 通过调控营养液中的矿质营养和育苗设施内的温、湿度,来培育优质壮苗的一种育苗方式。 4 育苗材料 4.1 种子 选择优良的种子,应符合DB45/T 540的要求。 4.2 基质 将甘蔗渣、珍珠岩和河沙,按照体积比4:1:1配比,均匀搅合。 4.3 专用肥 高钾型大量元素水溶肥(N:P2O5:K2O=12:6:40)。 4.4 育苗盘 采用200孔型的聚苯乙烯泡沫盘,规格为66.3 cm(长)34.0 cm(宽)6.0 cm(高)。 DB45/T 18582018 2 5 育苗棚 5.1 选址 宜选择靠近水源、交通方便、背风向阳、地势较平、排水顺畅的平地或缓坡地建棚。 5.2 建棚 5.2.1 大棚的规格采用长 20 m30 m,宽 6 m10 m,高 2.5 m,南北走向为宜。 5.2.2 大棚两端安装等高、等宽的棚门,大棚两侧辅设 1.0 m 宽与棚长相等的 30 目防虫网。 5.2.3 棚膜选用厚度 0.10 mm0.02 mm、宽度 6.0 m 的聚乙烯无滴膜盖棚。棚膜应拉紧绷直,用压膜线压紧,两侧裙膜用土压紧。 5.2.4 大棚四周开边长为 50 cm、深为 40 cm 的排水沟。 5.2.5 大棚进出口设洗手盆和 1石灰水的长 80 cm、宽 60 cm、高 15 cm 消毒池。进出口四周撒施新鲜熟石灰 2 kg/m23 kg/m2。 5.3 育苗池 5.3.1 采用长 10.0 m、宽 1.4 m、高 0.15 m 的砖砌结构,两侧走道宽 0.4 m,中间过道宽 0.8 m。 5.3.2 池底要平整,无杂草和杂物,内铺一层厚为 0.1 mm 的无破损的黑色塑料薄膜,铺膜前喷洒一次90的敌百虫(80100 倍液)。 6 育苗 6.1 消毒 6.1.1 育苗盘消毒 宜采用 10次氯酸钠、0.10 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或 1的生石灰水浸泡育苗盘 3 min5 min,用清水冲洗干净无异味,晾干后使用。 6.1.2 基质消毒 基质按4.2要求现配现用,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和广谱性杀虫剂,盖膜密封3 d5 d,再放至太阳下翻晒2 d3 d,干燥装袋备用。 6.2 装盘 6.2.1 装盘前,检查苗盘底孔是否堵塞。将松散均匀的基质倒置于铺在地上的干净塑料布上,用清水或 0.5的高锰酸钾溶液均匀喷湿,以捏之成团、碰之即散为宜。 6.2.2 基质充分拌合后,装盘时边装边轻拍盘边,用刮板刮平,装盘后的每孔基质应充实、均匀、松紧适度。 6.3 播种 6.3.1 种子处理 播种前采用砂轮机(转速5 000 r/m)打磨种子,每300 g种子处理90 s120 s。 DB45/T 18582018 3 6.3.2 播种时间 秋播 10 月上旬至下旬;春播 4 月上旬至中旬。 6.3.3 播种步骤 6.3.3.1 压穴 采用手工压穴或自制的压穴板在基质上压穴。 6.3.3.2 播种 采用人工播种或播种器播种,每穴播23粒种子。 6.3.3.3 盖种 将种子播入种穴后,表面均平撒上少量基质,然后用刮板刮平,轻压实。 6.4 灌水 播种后先将育苗池内灌5 cm8 cm深的清水。 6.5 入池 育苗盘入池前,用喷雾器先喷洒清水,直至育苗盘底部湿润,再放入育苗池中。 7 苗床管理 7.1 温湿度管理 7.1.1 温度 播种后,棚内白天温度应在 2028,夜间温度 15以上,遇晴天或棚内温度超过 30,应及时通风和降温,傍晚应及时盖好棚膜。 7.1.2 湿度 7.1.2.1 棚内的相对湿度, 播种期至齐苗期应保持 7585, 子叶期至第 3 片真叶期应保持 75 ,第 3 片真叶期至第 6 片真叶期应保持 6570。 7.1.2.2 播种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棚内雾气量和湿度过大时,应在中午 12:00 14:00 通风排湿。 7.2 间苗与补苗 在出苗整齐后 2 d3 d,间去穴中过小的幼苗和弱苗,留壮苗 1 株/穴,空穴应补苗,间(补)苗后,宜喷洒清水 1 次。 7.3 肥水管理 7.3.1 水分 7.3.1.1 水源要求 DB45/T 18582018 4 育苗池的水源宜采用干净的清水(pH值6.0,水分电导率1 000 s/m),不得用污染的水源。 7.3.1.2 水位 育苗池水位应保持5 cm8 cm,3叶期前若水位低于5 cm,应及时补加清水。 7.3.1.3 绿藻防治 如育苗池中出现绿藻,可用 0.025的硫酸铜溶液杀藻,并及时更换清水。 7.3.2 营养液 在幼苗 3 片真叶期时开始第 1 次添加按专用肥施用要求配置的营养液,以后每隔 20 d30 d,视幼苗长势,添加营养液 23 次。 7.4 病虫鼠害防治 7.4.1 病害 播种前用20甲霜灵恶霉灵消毒种子,播种后7 d ,定期喷施50多菌灵800倍液或其他广谱杀菌剂,每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防止立枯病和茎腐病。 7.4.2 虫害 出苗整齐后,喷施25氯氰菊酯乳油800倍液或47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1次,以后视虫害发生情况和幼苗长势及时防治12次。 7.4.3 鼠害 在播种期至幼苗3 叶1心时,重点防治鼠害,每隔3 d5 d在育苗大棚内、外投放鼠药溴敌隆1次。 7.5 炼苗 移栽前 7 d10 d 开始炼苗,采用间隔性断水,大棚保持通风透气,白天育苗盘放置于育苗池支架上,移栽前 1 d 夜间,育苗盘应平放入营养池中,充分吸收水肥。 8 质量标准 应符合 DB45/T 1734 的要求。 9 生产档案 对育苗材料、生产技术操作、病虫害防治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建立生产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蔓性千斤拔漂浮式育苗生产技术规程 DB45/T 1858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