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13∕T 6-2019 地理标志产品 柏塘山茶.pdf

上传人:wb123... 文档编号:100620197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413∕T 6-2019 地理标志产品 柏塘山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4413∕T 6-2019 地理标志产品 柏塘山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4413∕T 6-2019 地理标志产品 柏塘山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4413∕T 6-2019 地理标志产品 柏塘山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4413∕T 6-2019 地理标志产品 柏塘山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67.140.10X 55DB4413惠州市地方标准DB 4413/T 62019地理标志产品 柏塘山茶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Baitang tea2019 - 12 - 26 发布2020 - 01 - 26 实施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4413/T 62019I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编写。本标准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2005年第78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GB/T 17924地理标志产品 标准通用要求,结合柏塘山茶质量特色,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技术审查通过的柏塘山茶质量技术要求基础上进行制订。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博罗福波生态茶园专业合作社、博罗县特种设备和计量标准化协会、博罗县柏塘镇芯工坊茶业有限公司、惠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博罗县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博罗县茶叶行业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锦城、王晓琴、杨锋波、卢天福、罗晟佳、张建华。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4413/T 620191地理标志产品柏塘山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柏塘山茶的术语和定义、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范围、 分级及实物标准样、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5年第143号公告批准保护的柏塘山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80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302茶 取样GB/T 8303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5茶 水浸出物测定GB/T 8313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GB/T 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8795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GB/T 22244保健食品中前花青素的测定GB/T 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H/T 1070茶叶包装通则NY/T 227微生物肥料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NY/T 5020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JJF 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4413/T 6201923.1柏塘山茶 Baitang tea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 选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种植的茶叶本地群种 (小叶种茶和小叶种紫芽茶)的鲜叶,以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细匀卷曲、乌绿油润、天然纯正、浓厚回甘”为主要品质特征的绿(山)茶。3.2鱼叶embryonic leaf又称“胎叶”,是茶树新梢上抽出的第一片叶子。3.3台刈deep pruning彻底改造树冠的方法,离地面5cm10cm处剪去地上部分树冠。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范围地理标志产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广东省博罗县柏塘镇现辖行政区域内(东经11421,北纬2323),见附录A。5分级及实物标准样5.1分级地理标志产品 柏塘山茶按产品质量分为特级、一级。5.2实物标准样地理标志产品 柏塘山茶各级别设一个实物标准样,实物标准样作为各级别的最低界限。实物标准样每二年更换一次,实物标准样制作方法按GB/T 18795的规定执行。6技术要求6.1自然环境6.1.1地貌柏塘镇位于博罗县北部,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适宜种植山茶的海拔高度以60m为宜;一般选择平地或25缓坡地。6.1.2气候柏塘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22.1,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918mm,年平均日照1871.5h。气候特征为“夏热、冬凉、春秋暖”。适宜种植山茶的温度为2025;光照强弱适中,漫射光。6.1.3土壤适宜种植山茶的土壤主要分布在位于柏塘镇行政区域内的罗浮山、象头山、南昆山、桂山等的山地和坡地的红壤土和黄壤土。土层深度1m,有机质含量1.5%;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pH值为4.56.5。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4413/T 6201936.2生产技术要求见附录B。6.3制作工艺6.3.1工艺流程鲜叶摊青杀青揉捻解块炒干。6.3.2制作环境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6.4质量要求品质正常,无霉变、无劣变、无异味;应清洁,不着色;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6.5感官品质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 1感官品质项目品种小叶种茶小叶种紫芽茶外形条索粗实、卷曲、紧结、细匀色泽油润、调匀乌绿、油润、调匀内质香气微粗、火工高、天然、纯正、香气浓郁高长,呈“炒米香”或“花蜜香”滋味醇厚、略涩、回味甘甜、耐冲泡汤色柔亮、清澈褐色、柔亮、清澈6.6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 2理化指标项目指标茶多酚/(% )24.0水浸出物/(% )40.0花青素/(mg/g )2.46.7食品安全指标6.7.1污染物限量指标应符合 GB 2762 的规定。6.7.2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应符合 GB 2763 的规定。6.8净含量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的规定。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4413/T 6201947检验方法7.1感官品质按GB/T 14487和GB/T 23776的规定执行。7.2茶多酚按GB/T 8313的规定执行。7.3水浸出物按GB/T 8305的规定执行。7.4花青素按GB/T 22244的规定执行。7.5食品安全指标按GB 2762、GB 2763的规定执行。7.6净含量按JJF 1070的规定执行。8检验规则8.1抽样8.1.1抽样以“批”为单位,同一批投料、同一条生产线、同一班次的产品为一个生产批,同批产品的品质和规格应一致。8.1.2抽样按 GB/T 8302 规定执行。8.1.3试样的制备按 GB/T 8303 规定执行。8.2检验分类8.2.1出厂检验8.2.1.1每批产品均应做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8.2.1.2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品质、水浸出物和净含量。8.2.2型式检验8.2.2.1型式检验每年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a)如原料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b)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出入时;c)国家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8.2.2.2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8.3判定规则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4413/T 6201958.3.1基本要求、感官要求不符合则判为不合格。8.3.2凡食品安全指标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判为非地理标志产品 柏塘山茶。8.3.3产品理化指标中有一项不达标的,可加倍抽样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复检合格,则为合格产品,复检不合格,则判为非地理标志产品 柏塘山茶。8.4复检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GB/T 8302规定加倍取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9标签、标志获得使用地理标志产品的柏塘山茶专用标志的生产者, 应按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规定在产品上使用防伪专用标志和柏塘山茶保护名称。标签应符合GB 7718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产品的包装贮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10包装、运输和贮存10.1包装10.1.1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应符合 GB 4806.1 和 GH/T 1070 规定。10.1.2包装容器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毒、不影响茶叶品质,包装要牢固、整洁,要防潮和保护茶叶品质,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10.1.3包装计量:小包装净含量,整件包装计量偏差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 75 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执行。10.2运输运输的各种交通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有防雨、防潮、防暴晒措施;严禁与有毒、有异味、易污染物品混装、混运。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撞击、防重压。10.3贮存成品茶应贮存在清洁卫生、干燥、防潮、无异味的专用仓库中,仓库周围应无异气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4413/T 620196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理标志产品柏塘山茶保护区域图A.1地理标志产品 柏塘山茶保护范围见图A.1。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4413/T 620197附录B(资料性附录)生产技术要求B.1茶园建设B.1.1茶园规划应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和。建立水利系统,做到能蓄能排,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化作业。应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地貌设置合理的道路,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低头道。B.1.2产地环境要求应选择自然生态优良、无污染的生产区域。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5020的规定。B.1.3园地开垦坡度15以下应随坡开垦,坡度1525应阶梯开垦,等高种植。种植前须进行土壤深翻、晒白。种植沟深约50cm,宽约60cm。B.1.4生态防护林建设B.1.4.1茶园四周设置隔离带或茶园内不合适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以优化茶园生态条件。B.1.4.2茶园上风口应有林带保护,园内主干道可选种黄花梨、樟树、杉树、相思树等乔木型树木做行道树。B.1.4.3集中连片的茶园可适当种植遮阴树。B.2品种选择选用发芽期早、抗病性强的中小茶树品种,如当地小叶种茶、紫芽茶、小种紫芽茶等小叶品种。B.3茶苗B.3.1茶苗选种新茶园种植可采用无性扦插的茶苗,可选择1年2年龄健壮的茶苗,苗高20cm30cm,起苗时要多带土,避免伤根。B.3.2茶苗移栽以晚秋或早春为移栽茶苗的最佳时期。 移栽宜选择雨后阴天或晴天无风时进行, 每穴2株3株茶苗,穴深10cm15cm。种植茶苗根茎离土表距离约3cm,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B.3.3种植规格采用单条或双行栽种方法。 单条栽, 行株距0.2m1.2m, 双行密植, 小行距0.2m0.3m, 大行距0.8m12.m,株距0.15m0.2m。库七七 w w w .k q q w .c o m 标准下载DB4413/T 620198B.3.4茶苗管理茶苗移栽后要及时淋足定根水,遇干旱要及时浇水,覆盖、遮荫防晒保苗,同时及时除草、浅耕保水,促进早生快发。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壮苗,二年内要做好抗旱护苗工作。B.4耕作管理B.4.1浅耕浅耕的目的是除草保墒,可在每年清明前后、立秋后浅耕,深度为7cm10cm。可根据杂草发生的情况,增加1次2次清园。B.4.2深耕茶季结束后,结合施基肥对茶园进行深耕,增加耕作层深度,扩大根系伸展范围。成年茶园深耕行间20cm30cm,靠近根部15cm。B.4.3茶园覆草每年茶季结束后,要对茶园行间土壤进行铺草覆草。覆盖材料可选用各种山草、绿肥或其它易腐烂植物秸秆。茶苗行两边空地全部铺盖,厚度约10cm。茶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DB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