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近年四川高三联考语文模拟测练考题及答案2(考练提升).doc

上传人:lilizhen07 文档编号:10059957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题近年四川高三联考语文模拟测练考题及答案2(考练提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题近年四川高三联考语文模拟测练考题及答案2(考练提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题近年四川高三联考语文模拟测练考题及答案2(考练提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题近年四川高三联考语文模拟测练考题及答案2(考练提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题近年四川高三联考语文模拟测练考题及答案2(考练提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年四川高中会考语文测练考题及答案 卷1 一、(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混淆(xiáo) 模样(mó) 濒临绝境(bīn) 并行不悖(bèi) B.徜徉(cháng) 包庇(bì) 心潮澎湃(bài) 步履蹒跚(pán) C.贮藏(zhù) 鞭笞(chī) 瞠目结舌(chēng) 解甲归田(jiě) D.稳操胜券(quàn)机械(jiè) 破绽百出(zhàn) 伺机报复(s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突如其来 接踵而至 精妙绝伦 浑然一体 B.漫不经心 和颜悦色 见微知著 推心至腹 C.以逸待劳 分庭抗理 信口雌黄 哄堂大笑 D.张灯结彩 休戚与共 不知所终 估名钓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看双方的神态,全然没有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B.如果悬壶济世的医家想寻一位“健康大使”,我想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是绝对无资格担当此重任的。 C.这所大学的活动室里,各种器材应该尽有,真是汗牛充栋。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校九十周年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 B.我国如果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中宣部有关人士指出,如果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扰乱正常的社会,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D.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二、(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古达特说, 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毛的。在地球气温全面上升之后, 人类祖先就向北迁徙, 同时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 开始失去了覆盖在身上的毛。而在冰河期再次到来之后, 人类只好再度南迁。然而借以阻挡太阳灼晒的毛的失去却使他们面监着新的生存难题。于是, 各地的人就逐渐演化出至少四种肤色的人种。因此, 查尔斯认为, 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 必然是在可免受热带烈日灼晒之苦的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在南迁之后, 因环境的不同, 才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肤色。然而另外两种较为普遍的起源说与他的理论却大相径庭。一种认为, 人类是分别在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 另一种认为, 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 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他们则认为无非是为了能在热带的烈日下凉快一些。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一种说法是, 人类生活在热带时, 毛皮不利流汗散热, 这就需要大面积光滑无毛的皮肤。因此人类的毛大约是200万年前, 由森林往平原移居时逐渐褪尽的。 5、对划线处的“他的理论”中的“理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起源的理论 B.人类褪毛的理论 C.人类起源理论中的人类褪毛的理论 D.人类褪毛理论中的人类起源理论 6、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的祖先是“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不能作他这看法的依据的一项是( ) A.人类祖先在两次冰河期间北迁。 B.人类祖先北迁后褪毛。 C.两性喜好的选择也导致了人类祖先的褪毛。 D.人类再度南迁后肤色发生了变化。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出现不同肤色, 是在不同生活环境中阻挡太阳的灼晒而产生的结果。 B.另外两种较普遍的起源说与查尔斯·古达特的理论大相径庭的分歧点在于: 人类不同的人种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C.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所认为的人类褪毛时所处的环境与查尔斯的看法相一致。 D.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说法与其他人类起源理论有所不同。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陈 情 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8.指出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猥以微贱(自谦之词,犹“鄙”) 则刘病日笃(病重) B过蒙拔擢(提拔) 矜悯愚诚(同情、怜悯) C死当结草(代指报恩) 岂敢盘桓(逗留,徘徊不进的样子) D门衰祚薄(福分)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穿大功服的人) 9.指出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0.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为下文请求提供依据。 B、第二段叙述自己并非没有奉诏之心,只是因为祖母病重,自己进退两难,身不由己。 C、第三段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再着重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情况,以说明并非欲全名节。 D、第四段陈述希望,恳请皇上满足他孝敬祖母的愿望,并表达了自己一定要“陨首”“结草”对祖母报恩的决心。 卷2 (80分) 四、(20分) 11、请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3分) 译文 。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3分) 译文 。 1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4分) 答: 。 (2)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4分) 答: 。 13.名言填空(6分) (1)落霞与孤鹜齐飞, 。 (2) ,长使英雄泪满襟。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 (4)同是天涯沦落人, 。 (5)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0分) 泪 珠 与 珍 珠 琦君[台湾] 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记得国文老师还特别解说:“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性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经老师一点醒,我们就尽量在诗词中找具象与抽象对比的例子,觉得非常有趣,也觉得在作文的描写方面,多了一层领悟。 不知愁的少女,最喜欢的总是写泪与愁的诗。有一次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巧妙,却不及杜甫有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老师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回答:“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是描写泪多的意思。”大家听了都笑,他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恐怕更伤心的是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乡邻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那才要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外子,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小学教案导学案与教学设计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习题试卷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