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10.040.35 L 70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5082018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2018 - 07 - 23 发布 2018 - 08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1/T 25082018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缩略语 . 4 5 总体架构 . 5 6 数据目录 . 8 7 数据交换方式 . 15 8 业务流程 . 17 9 信息安全 . 18 10 运维服务 . 2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代码集. 2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业务流程图及描述. 3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运维服务内容. 47 DB51/T 2508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民政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四川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民政厅、成都市民政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军、刘莎、李茂春、马科、舒燕、乔江东、冉敬军、江维、高伟。DB51/T 25082018 1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架构、数据目录、数据交换方式、业务流程、信息安全和运维服务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1.1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 GB/T 2261.2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2部分:婚姻状况代码 GB/T 2261.3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3部分:健康状况代码 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 3304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GB/T 4658 学历代码 GB/T 4762 政治面貌代码 GB/T 5271.1-2000 信息技术 词汇 第1部分:基本术语 GB/T 740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10114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B/T 18894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GB/T 20647.1 社区服务指南 第1部分:总则 GB/T 24405.1-2009 信息技术 服务管理 第1部分 规范 GB/T 28827.1-2012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DA/T 22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GA 214.12 常住人口管理信息规范 第12部分:宗教信仰代码 GA 324.5 人口信息管理代码 第5部分:兵役状况代码 GA/T 517 常用证件代码 GA/T 1221-2015 户籍管理信息数据项 GA/T 2000.28 公安信息代码 第28部分:房屋类别代码 GA/T 2000.30 公安信息代码 第30部分:房屋用途代码 GA/T 2000.33 公安信息代码 第33部分:社区、居(村)委会编码规则 GA/T 2000.42 公安信息代码 第42部分:城乡分类代码 DB51/T 25082018 2 MZ/T 053-2014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基本规范 DB51/T 2441-2018 房屋地址信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区 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多种社会关系的生活共同体。 GB/T 20647.1-2006,定义3.1 3.2 公共服务 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服务。 MZ/T 053-2014,定义2.2 3.3 社区公共服务 基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面向社区居民提供的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公共教育、 劳动就业服务、 社会保障、基本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 MZ/T 053-2014,定义2.3 3.4 服务网络 以街道(乡镇)服务机构,社区(村)服务机构等社区服务机构和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等构成的物理现场服务网络和信息网络。 3.5 综合信息平台 依托信息化手段和标准化建设,整合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应用窗口服务和网络服务等形式,面向居民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软件系统 。 3.6 条 由各地(市)州业务部门分别建立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通过这种体制,自上而下地建立各自的业务信息系统,并将业务应用延伸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层面。 3.7 块 以地方行政机关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统管的某一区域全部的行政行为的一种描述。 DB51/T 25082018 3 3.8 代码 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 GB/T 10113-2003,定义2.2.5 3.9 代码表 编码对象集和代码元素集的映射关系列表。 GB/T 10113-2003,定义2.2.8 3.10 数据 信息的可再解释的形式化表示,以适用于通信、解释或处理。 注:数据可以由人工或自动的方式加工、处理。 GB/T 5271.1-2000,定义01.01.02 3.11 接口 计算机信息系统之间传送数据、交换信息的接口。 3.12 即办件 居民在街道(乡镇)服务机构或社区(村)服务机构当场办结的事项。 3.13 流转件 居民将办事材料提交社区(村)服务机构,由社区(村)服务机构转交街道(乡镇)服务机构,经街道(乡镇)服务机构审批后再转交上级部门审批的事项。 3.14 社区(村)服务机构代办件 事项办理起点在街道(乡镇)服务机构,由社区(村)服务机构代收办事材料并依托社区(村)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将材料转交街道(乡镇)服务机构,由街道(乡镇)服务机构完成后续办理的事项。 3.15 街道(乡镇)服务机构代办件 事项办理起点在社区(村)服务机构,由街道(乡镇)服务机构代收办事材料并依托社区(村)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将材料转交社区(村)服务机构,由社区(村)服务机构完成后续办理的事项。 3.16 蠕虫 一种独立程序, 它可通过信息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进行自身传播, 从而造成恶意占用可用资源等损害。 DB51/T 25082018 4 GB/T 25069-2010,定义2.1.26 3.17 入侵 对一网络或系统的未经授权的访问, 即对系统的有意无意的未经授权的访问 (包括针对信息的恶意活动)。 GB/T 25069-2010,定义2.1.27 3.18 攻击 在信息系统中,对系统或信息进行破坏、泄露、变更或使其丧失功能的尝试(包括窃取数据)。 GB/T 25069-2010,定义2.2.1.58 3.19 审计 对记录或行为进行独立的检查,以确保能与既定的控制措施、策略和操作程序相符合,同时给出在控制措施、策略或程序方面的修改建议。 3.20 网络安全 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3.21 运维服务 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方法,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对其所使用的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业务系统等提供的综合服务。 GB/T 28827.1-2012,定义3.1 3.22 事件 不属于某项服务的标准操作,导致或可能导致服务中断或服务质量降低的任一事态。 GB/T 24405.1-2009,定义2.7 3.23 问题 一个或多个事件的未知的潜在原因。 GB/T 24405.1-2009,定义2.8 4 缩略语 DAAS:数据即服务 (Data as a service) SOA:面向服务的架构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DB51/T 25082018 5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XML:扩展标记语言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SS:跨站脚本攻击 (Cross-Site Script) 5 总体架构 5.1 总体要求 5.1.1 建设原则 5.1.1.1 便捷性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功能设计应简洁直观,操作快捷高效,并配有提示和引导功能,能提供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和政策依据,辅助前台窗口受理工作人员办理事项。 5.1.1.2 扩展性 应按照分层和模块化进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设计, 为集成现有业务系统提供标准接口, 为新业务模块的增加提供扩展功能。 5.1.1.3 安全性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应采用安全措施确保居民个人敏感隐私信息的安全, 软硬件系统应采用国产、自主可控的相关产品,保障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应用、网络和数据安全。 5.1.2 规模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原则上在地(市)州层面建设部署,主要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层级具体应用。 5.1.3 使用对象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使用对象包括街道(乡镇)服务机构、社区(村)服务机构窗口工作人员和街道(乡镇)服务机构后台工作人员。 5.1.4 服务对象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为社区居民。 5.2 平台架构 5.2.1 技术架构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技术架构由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用户及服务层五个层次组成,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信息与运维保障体系贯穿于上述各层。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 DB51/T 25082018 6 条、块业务部门街道(乡镇)/社区(村)业务应用层数据资源层基础设施层业务应用层数据资源层基础设施层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用户及服务层用户及服务层街道(乡镇)服务大厅居民交互支撑交互支撑应用支撑应用支撑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信息采集数据仓库数据交换管理申请人信息库申请人信息库编码信息库编码信息库.政务外网政务外网受理办理 社区(村)服务大厅事项信息库事项信息库地(市)州政务管理部门区县级政务管理部门信息公开事项管理绩效评估流程管理决策分析统一权限管理统一认证管理统一事务管理相关部门业务系统相关部门业务系统移动应用支撑政务云政务云 图1 技术架构图 5.2.2 技术架构描述 5.2.2.1 基础设施层 平台应部署在各级政务云平台上,通过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实现数据的传输。 5.2.2.2 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实现平台数据资源的汇集, 并对数据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 为支撑服务层和应用层提供数据服务。数据资源包括申请人信息、事项信息、编码信息等内容,其中: a) 申请人信息、事项信息遵循第 6 章规定; b) 编码信息参照附录 A 的规定。 5.2.2.3 应用支撑层 5.2.2.3.1 概述 应用支撑层连接应用和各类数据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为上层应用系统的搭建 和运行提供支撑服务,包括应用支撑服务和交互支撑服务。 5.2.2.3.2 应用支撑服务 DB51/T 25082018 7 通过统一权限、统一认证、统一事务数据管理等业务构件,为平台应用提供可复用的功能构件,支撑业务处理流程和数据的共享。 5.2.2.3.3 交互支撑服务 通过数据交换管理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条、 块业务部门间的数据交换, 数据交换技术遵循第7章的规定。 5.2.2.4 业务应用层 平台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