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015—2020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tempuser 文档编号:10053572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57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0T 1015—2020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DB50T 1015—2020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DB50T 1015—2020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DB50T 1015—2020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DB50T 1015—2020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13.080A 20DB50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T 10152020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project2020-07-10 发布2020-10-01 实施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0/ T 10152020目次前言.III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41 范围.42 规范性引用文件.43 术语和定义.44 总则.55 建设条件调查与分析.55.1 调查方法.55.2 基础调查.55.3 专项调查.65.4 建设条件分析.66 项目规划.86.1 原则与目标.86.2 国土空间优化布局.86.3 工程布局.87 土地平整工程规划设计.97.1 一般规定.97.2 田块修筑.97.3 垦造水田.117.4 囤水田.117.5 表土剥离回覆.117.6 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128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设计.128.1 一般规定.128.2 水源工程.138.3 输水工程.148.4 喷微灌工程.188.5 排水工程.198.6 渠系建筑物工程.208.7 泵站工程.228.8 输配电工程.239 田间道路工程规划设计.249.1 一般规定.249.2 田间道.249.3 生产路.269.4 休闲步道.279.5 道路附属设施.27DB50/T 1015202010 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规划设计.2710.1 一般规定.2710.2 林网工程.2810.3 岸坡防护工程.2810.4 沟道治理.3110.5 土壤修复工程.3110.6 水环境治理工程.3110.7 景观生态工程.321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规划设计.3211.1 一般规定.3211.2 房屋建筑工程.3211.3 道路工程.3311.4 环卫工程.3311.5 景观环境工程.3311.6 文化风貌工程.3412 规划设计成果编制.3412.1 一般规定.3412.2 规划设计说明书.3412.3 规划设计图件.3412.4 工程预算书.34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土地整治基础调查.35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灌溉用水量计算方法.38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39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渠道的流量计算.40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渠道的设计水面高程计算.42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渠道的水力计算.43附录 G (资料性附录) 排水沟排涝及排洪流量计算. 44DB50/ T 1015202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重庆市国土整治中心提出。本标准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国土整治中心、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童代志、甘建英、臧英斐、王新菊、章立、刘今朝、张爽、蒋伟、罗卓、李如锋、左松、陈光银、林勇刚、赵伟、李云、沈卫、莫建兵、周文刚、刘伟、何兵、韦博蔓、陆婷、刘杨、周旋。DB50/T 101520204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重庆市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条件调查与分析、规划设计以及成果编制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20203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50201防洪标准GB/T 500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265泵站设计规范GB 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 5044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T 5048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JTG 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L25砌石坝设计规范SL4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3溢洪道设计规范SL 265水闸设计规范SL 3192018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 379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 429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 482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TD/T 1012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38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TD/T 1039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TD/T 1040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TD/T 1051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调查规范3术语和定义DB50/T 101520205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土地整治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功能需要,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及相关规划,对未利用地、低效和闲置利用、损毁和退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的活动;是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修复的统称。TD/T1054-2018,定义3.1.13.2国土综合整治territorial comprehensive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针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 综合采取工程、 技术、生物等多种措施,修复国土空间功能,提升国土空间质量,促进国土空间有序开发的活动,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美丽生态国土的总平台。TD/T1054-2018,定义5.1.33.3土地利用限制性land use limitation某个土地单元对某一特定土地用途或者土地利用方式的不适性或者局限性。3.4囤水田store paddy field能够满足自身及周边田块春季水稻栽插用水的蓄水量特别大的一种水田。4总则4.1符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庄规划,并应与相关规划衔接。4.2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生态环境条件,按照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改善项目区土地利用环境,提高土地服务功能。4.3在建设条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土地整治类型和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达到项目区规划与工程设计的相互匹配、科学合理。4.4按照生态环保、安全可靠、经济实用要求,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4.5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4.6满足指导施工的需要。4.7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建设条件调查与分析5.1调查方法建设条件调查应在行业管理部门、 项目所在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代表共同参与下进行。 调查方法根据调查方式可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根据调查对象可分为分区调查、村镇调查和农户调DB50/T 101520206查;根据数据来源可分为资料收集、踏勘测量、遥感调查、采样测试、问卷调查和群众座谈。具体方法可参照TD/T 1051。5.2基础调查5.2.1自然资源条件自然资源条件调查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土壤、植被、水文、地质、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天然建筑材料、土源状况等。具体见附录A.1。5.2.2经济设条件经济社会条件调查内容包括行政区位、 人口情况、 经济发展情况、 农业发展情况和村镇发展情况等。具体见附录A.2。5.2.3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包括农村环境与社会风貌、村庄特色文化调查等。具体见附录A.3。5.2.4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包括各类土地的面积和位置、 耕地质量状况和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耕地利用情况调查、待整治建设用地利用情况等。具体见附录A.4。5.2.5基础设施条件基础设施调查内容包括项目区内及周边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电力通讯设备、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情况等。具体见附录A.5。5.3专项调查5.3.1产业发展产业调查内容包括一二三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对土地整治需求具体见附录A.6。5.3.2村庄环境村庄调查内容包括村庄形态、重要村庄居住情况、建构筑物状况、村庄内部配套基础设施,村庄规划和可整治村庄位置、数量、整治意愿。具体见附录A.7。5.3.3土地整治权属土地整治权属调查内容包括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权属、地类、面积,土地流转和土地权属调整意愿、调整方式、补偿方式、权属调整异议处理方式。具体见附录 A.8。5.3.4公众意愿公众意愿调查内容包括参与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及建后管护意愿。具体见附录 A.9。5.4建设条件分析5.4.1土地利用限制性分析5.4.1.1自然资源限制因素。分析项目区气候、土壤、植被、水文以及旱、涝、渍、洪灾等自然因素对生产、 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应确定限制因素, 并提出消除或降低土地利用限制性因子的具体措施。DB50/T 1015202075.4.1.2社会经济限制因素。分析项目区人口、劳动力、土地权属、产业发展、公众意愿等社会经济因素对项目区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改善措施。5.4.1.3基础设施限制因素。分析项目区田块规格、交通设施、灌排设施、防涝排涝、生态保护等设施状况对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应确定限制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5.4.1.4环境限制因素。分析项目区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等污染状况对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5.4.1.5生态景观限制因素。分析项目区山水林田湖草、地表形态、村庄风貌等景观特征,提出不同景观特征类型的景观重建、保护等措施。5.4.2水资源平衡分析5.4.2.1可供水量调查与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根据区域水资源评价结果或水资源论证分析报告,确定项目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可利用量;b) 应对项目区内及周边各种水源进行现场调查,并详细分析可利用的水源类型、规模、分布、取水方式、工程状况,合理确定项目区的可供水量和灌溉规模等;c) 灌溉设计标准可采用灌溉设计保证率, 也可采用抗旱天数。 灌溉设计保证率可参照表 1 确定选取。重庆地区水稻田基本为单季稻灌区,抗旱天数宜为 30 天35 天。表 1 灌溉设计保证率工程类型区灌溉设计保证率()水稻旱作盆底丘陵低山类型区缓丘平坝区8580丘陵宽谷区8075低山丘陵区7575盆周中低山类型区河谷平坝区/溶蚀盆地区8580岩溶槽谷区7575中低山坡地区7575注 1: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表中数值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注 2:喷灌、微灌在各类地区、各种作物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取 85%95。d) 灌溉水质应符合 GB 5084 的有关规定;e) 可供水量的计算方法参照 SL 429。5.4.2.2需水量调查与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a) 灌溉需水量应根据灌溉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参照附录 B 进行计算;b) 灌溉定额应根据当地或条件相近地区的灌溉试验资料,参照 GB50288 计算确定;c) 若无灌溉试验资料,旱地灌溉定额宜为 48m/亩,水浇地灌溉定额宜为 2025m/亩,水田灌溉定额宜为 4560 m/亩;d)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确定参见表 2。表 2 灌溉水利用系数设计值取值表灌溉方式灌溉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渠道灌溉0.700.90管道灌溉0.850.900.95微灌滴 灌0.900.950.98微喷灌、涌泉灌0.850.900.95DB50/T 101520208灌溉方式灌溉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喷 灌0.800.900.95作物类型水田区0.750.95旱作区0.700.905.4.2.3供需平衡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a) 在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时,应根据地形和作物的种植模式对项目区进行分区;b) 项目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应分别对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下的可供水量与需水量进行平衡分析,可参照附录 C 编制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表;c) 可供水量小于需水量时,项目区应增设水源工程,确保灌溉水量供需平衡。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DB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