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原卷版).doc

上传人:first2 文档编号:100483356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原卷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原卷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原卷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原卷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原卷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瞻仰(shàn) 镏金(liú) 重幔(chòng màn) B.上溯(sù) 矗立(zhù) 挑衅(tiǎoxìn) C.旌旗(shēng) 奠基(diàn) 慷慨(kāng kǎi) D.逾越(yú) 天堑(qiàn) 梭镖(suō)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 B.它向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C.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锤不朽! D.整个纪念碑的造形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昔日的小渔村,如今 着一座座高楼大厦。 (2)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 行为。 (3)由于宗教原因,他俩的结合有一道不可 的障碍。 A.矗立 挑逗 逾越 B.耸立 挑衅 逾越 C.矗立 挑衅 跨越 D.耸立 挑逗 跨越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两人,一个精于数字统计,一个极富创造力,是一对事业上的黄金搭档。 B.岑参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与李白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有异曲同工之妙。 C.清明节,莘莘学子祭拜了永垂不朽的英魂,永远不忘英雄们的丰功伟绩。 D.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发生了耸人听闻的里氏8.9级地震,3月13日将震级修改为9.0级。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B.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C.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 D.松鼠是一只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些大浮雕高约2米左右,合在一起共长40. 68米。 B.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崇敬和敬仰。 C.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山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 D.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童年的朋友》作者是高尔基,苏联作家。本文通过对外祖母形象的描绘,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抒发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B.《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在写浮雕时,用了由东到南到西到北的顺序,这个空间顺序实际上是由浮雕的内容决定的。 C.《月迹》按照“盼月亮一寻月亮一议月亮”的顺序展开。文章所写的“月迹”,既是月亮运行之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 D.鲁迅在他的《一面》一文中,善于抓住人物“瘦”的特征,突出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8.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B.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C.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D.当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一)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8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9.这段文字为了介绍纪念碑的结构,先 后碑身;先四周,后 ;先题字,后 。按 顺序说明,条理清晰。 10.碑的主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文中一共出现了 次,其作用是 。 11.“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不能删去,其理由是 。 12.碑文中标出的三个年代,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次是: (1) 。 (2) 。 (3) 。 三段碑文分开写的作用是 。 13.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举例: 。 举例: 。 (二) ①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②画面从一个连队的角度来表现这一伟大起义的情景。③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指挥员挥着左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④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紧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山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轻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消灭敌人的战斗。 最后来到碑身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10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后面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担架、农民运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14.第一自然段描绘了 幅浮雕,分别是“ ”和“ ”。 15.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自然段的第①句侧重 ,第②句侧重 ,第③句侧 ,第④句侧重于 。 16.第一自然段破折号的作用 。“八一南昌起义”上的引号表示 。 17.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个短语为两幅浮雕命名 、 。 18.碑身正面的三块浮雕在雕刻时是按 顺序安排的,作者在介绍时先介绍中间,然后介绍两边两块,这采用了 顺序。 (二)课外阅读 1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建筑的语言 金磊 ①在20世纪之前,世界上的建筑基本都是砖石结构的,除了我们已经熟悉的西方建筑,印度和伊斯兰建筑也都是砖石结构的,只有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等受中国影响的国家)建筑,千百年来一直是以木结构为主。 ②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远古时代,除了少数的特殊地区,黄土高原上从未存在过森林,就是华北平原也少有森林。一个并不盛产木材的国度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木结构建筑的的奇迹,这实在是一个历史之谜。香港建筑师李允铢在他的名著《华夏意匠》中有一段精彩的解答:木结构与砖石结构相比,各有优点,但总的说来,木结构与砖石结构相比,香有优点,但总的说来,木结构形式的建筑在节省材料、劳动力和施工时间方面,比砖石结构形式的建筑要优越得多。 ③斗拱是中国早期木结构建筑特有的语言。本来中国建筑外檐的柱廊也是由柱础、柱身和柱头组成的,因为要防止柱身下沉和木柱的朽烂,柱础通常是石质的。柱身往往也像希腊的石柱一样向上略微收缩而具有“弹性”,甚至也知道像帕台农神庙那样向内微倾,纠正视觉偏差。但是再往上,在柱头的部分,中国人渐渐摆脱了简单的梁柱承托方式,创造了为东方所特有的形式——斗拱。 ④斗拱在砖石结构形式的建筑中从不运用,在东方木结构形式的建筑中却得到了普遍运用,它不仅支撑着梁枋和屋顶,也传达出优美的节奏。斗形的木块与肘形的曲木在柱头上层层叠加,在梁柱与屋檐间搭起紧密有力的“骨架”,把木柱强大的托力逐层向上传递、扩散,布满上面每个需要支撑的点。与希腊柱式相比,斗拱是晚熟的建筑语言,一直到盛唐才走向成熟,那时候它就像多立克柱式那么古朴、雄浑、率真。由于唐代建筑房基低矮、木柱粗短、屋顶平缓,硕大的斗拱占据了建筑最显眼的位置,把建筑结构的“筋骨”毫无遮拦地展露出来,那真是把木材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无意于雕饰的斗拱却成为东方建筑艺术的主旋律。 (1)本文以“中国建筑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 。 (2)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课件教学资料 > 初中语文试卷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教学设计习题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09066343号-25 

QQ: 200681278 或 33571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