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卷第 期 年 月统计研究 , 数字经济、空间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杨慧梅 江 璐 内容提要: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 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但较之高生产率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低生产率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 就机制而言,人力资本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两个渠道。 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 本文的研究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也为探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关键词:数字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主成分分析;空间计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开放条件下异质性企业要素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 , : , , , , , : ; ; ; 统计研究 年 月一、引言近些年来,广泛应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数字经济。 年,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高达 万亿元,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超过了 。 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作用已经显现。作为一种融合性经济,数字经济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渗透于各个生产环节并逐渐改变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投入种类和比例,打破了传统要素市场的束缚,进而通过加剧市场竞争和优化产业分工,减少资源错配和市场扭曲(余文涛和吴士炜,)。 理论上,资源错配及市场扭曲的减少有助于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例如, 和 ()将产品市场扭曲与要素市场扭曲纳入垄断竞争模型,揭示了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发现如果以美国为基准,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将使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 等()发现要素市场扭曲使我国非农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 年间平均损失 。那么,这是否可以说明数字经济的全面提速也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 回答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具体效果,还可以为我国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提供重要启示。基于此,本文采用 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实证上进一步揭示数字经济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区别于已有文献,本文的拓展之处在于:第一,研究指标上,本文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为数字经济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更直观、更具操作性和应用性的评价体系和数据支撑;第二,研究视角上,本文立足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背景,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评估数字经济的影响效果,丰富了数字经济的有关研究;第三,研究内容上,考虑到地区之间的经济联动性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本文借助于空间计量方法对空间效应的存在性进行了考察。二、文献回顾(一)数字经济发展形势我国数字经济现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张雪玲和焦月霞()基于熵值法及指数法对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在 年间我国数字经济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左右。 刘传明等()从动态演进角度关注我国数字经济的地区发展特征,得出了数字经济地区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的结论。 此外,就数字化技术的业务建设而言,以阿里云和百度智能云为代表的我国互联网领军企业已经步入世界前列(闻之,)。当然,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企业层面,虽有数字化转型的强烈意愿,但尚缺乏具体的战略布局;在地区层面,存在简单的模仿照搬模式以及垄断平台和数字寡头引致的市场失灵情形(赛迪智库数字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二)数字经济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区别于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模式,协同的生产及创新网络模式是现行数字化时代的典型表现(王梦菲和张昕蔚,)。 吕明元和苗效东()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对制造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 李春发等()就数字经根据 年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 年)。第 卷第 期杨慧梅 江璐:数字经济、空间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 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驱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拓展了产业链分工边界、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还引发了价值分配的转移和需求变化。资源配置方面。 和 ()表明,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使用通过减少劳动者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壁垒、丰富劳动者的就业和择业选择,改善了劳动要素的配置效率。 余文涛和吴士炜()发现互联网平台经济对金融市场错配和技术市场错配具有显著改善效应,其内在的核心机制在于互联网平台经济不仅使区域市场竞争得以加剧、还使区域产业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创新方面。一是商业模式创新,例如数字信息技术下产生的以数字化生产平台为标志的新型生产及分工协作模式,增加了分工的灵活性,也衍生出与传统就业不同的 司机等新就业模式(莎拉凯斯勒,)。 二是产品创新, 等()指出,大数据能够通过整合信息为企业解决新产品创意输入问题,也能够通过决策路径可视化协助开发新产品。效率方面。 和 ()指出互联网技术颠覆了商品的交换方式,并为商品的交换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商品交易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肖利平()以装备制造业为例探究了“互联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发现“互联网”显著提高了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黄群慧等()基于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的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对城市整体和制造业整体生产率有积极影响。三、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构建(一)数字经济的量化现状徐清源等()指出,当前衡量数字经济的方法大致有两类:统计估算特定范围内的数字经济规模、体量;多重指标下运用对比方法得出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对状况。 基于这两类方法,不少国内外研究机构发布了国家或地区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数,如欧盟、美国商务部数字经济咨询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赛迪顾问和腾讯研究院等。 然而,这些数字经济指标测度的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异,且存在数据来源不稳定、数据获取受限制、可操作性差、可比性弱、应用广泛性低以及时间跨度小、样本可延长性差等问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两大典型特征“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我国省份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该方法作为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利用降维的思想,根据数据自身特征确定权重,将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主成分),不仅可以避免主观随机因素的干扰,还可以消除各变量在量纲化和数量级上的差别,克服单一变量信息缺失的问题,简化复杂的统计数据。 正如前文所述,数字经济本身具有渗透性、融合性特征,体现在行业的方方面面,这就导致单一的量化指标很难把它展现出来。(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数字产业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 年)对我国数字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类统计,从产业规模、网路基础设施和营收能力等方面直观反映了我国数字产业的现实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 年),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研究 年 月表现。 本文基于此,对数字产业化的主要内容进行提炼和聚焦,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主要产品产量;电信业规模、通信能力及服务水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规模及发展状况。产业数字化。从经济发展现实来看,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尤其是传统行业中的不断渗透和普及,推动了产业数字化的迅速发展,如人工智能、在线教育、智慧医疗、餐饮外卖和农业电商等。 鉴于此,立足于我国三次产业的分类体系,结合张雪玲和焦月霞()、孙早和侯玉琳()以及黄群慧等()等关于数字经济、智能化或互联网的研究指标,本文围绕工业、第三产业与农业的数字化发展,从产业增加值、技术改造与投入、零售、电子支付及其他智慧化产品和服务、基建投资、数字化人才等维度刻画我国的产业数字化水平。 表 为各细分指标的具体定义与数据来源。 表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变量选取数据来源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主要产品产量电信业规模、通信能力及服务水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规模及发展状况工业第三产业农业基建投资数字化人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手机产量集成电路产量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电信业务总量移动电话年末用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软件业务收入企业数目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工业增加值国家专利申请授权量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人员全时当量的比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第三产业增加值原保险保费收入剧场、影剧院数互联网上网人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递量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人均文教娱乐消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村用电量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卫生和社会工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普通高等学校数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授予学位数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目,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人员全时当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原保险保费收入,剧场、影剧院数,互联网上网人数,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授予学位数,以及青海地区的软件业务收入,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在少数几个年份有缺失,本文采用年均增长率予以推算。第 卷第 期杨慧梅 江璐:数字经济、空间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 测算结果与评析。为便于直观比较不同年份不同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对主成分分析法的结果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后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介于 之间。 标准化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 表示省份, 表示年份, 表示由主成分分析法直接得到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 为所有年度所有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为标准化之后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首先,为判断以上构建的数字经济指标的可靠性,本文将测算得到的 年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排名情况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赛迪顾问以及腾讯研究院发布的我国分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排名相对比,结果发现并无显著差异。 这充分说明本文构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科学的、合理的。其次,图 为 年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排名情况。 可以看到,广东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超过 ,位列第一梯队;然后是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于 ,位居第二梯队;位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第三梯队的地区为浙江、山东、北京、上海和四川,介于 之间;河南、湖北、福建和河北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 但高于全国均值 ;辽宁、湖南、安徽、重庆和陕西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虽与河南、湖北、福建和河北同处于第四梯队,但却位于均值之下;其他包括江西、广西和天津在内的 个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低于 ,其中宁夏和青海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 。 总体上, 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 其中,处于均值之上的有 个省份,且大多为东部沿海地区,除四川、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