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应用初探张雪玲焦月霞浙江社会科学ZHEJIANGSOCIALSCIENCES2017年第4期No.4,20172017年4月Apr.,2017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数字经济内涵的界定,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指数法测算2007-2015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运用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了信息通讯基础设施、ICT初级和高级应用、企业数字化、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近年来增速有所减缓。 同时,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内部不协调问题。 据此,提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物质基础、拓宽ICT应用领域、加快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组织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升级工程、加大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对策建议。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熵值法指数分析法灰色相对关联度作者张雪玲,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焦月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杭州310018)一、引言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经济模式, 各国政府陆续把发展数字经济视为促进本国经济增长、改善经济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特别是2016年在中国杭州举办的G20峰会,提出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提议。 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全球产业整合升级,催生出新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摆脱经济疲软低迷,实现强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本文旨在明确数字经济内涵,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分析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 这有助于客观认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决策者采取有效措施, 制定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转变企业经营模式和完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二、数字经济研究简述及其内涵特征界定(一)中外数字经济研究简述“数字经济”(Digtal Economy) 一词已被越来越多的提及, 但尚未形成一个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并在经济学上有严谨定义的概念。 中外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数字经济”不同的含义。美国商人Tapscott Don(1996)最先提出“数字经济”一词,被公认为是“数字经济之父”。 他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进一步指出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决定数字经济的未来,但没有对数字经济进行深入量化研究。 有些学者从相关角度出发,分析认为除了电子商务, 数字经济从范围上还包括信息技术(Brent R. Moulton,1999)、相应的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基础设施、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简称)行业本身、商品和服务的数字传输及IT所支撑的有形商品的零售销售 (R Kling、R Lamb,1999)。 有些学者把数字经济又称作“新经济”,认为数字经济更强调新活动和新产品(Bo Carlsson,2004),信息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资源,数字信息能转换成新的社会经济价值, 为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创造巨大机遇(V Turcan等,2014)。 还有些学者则认为数字经济是信息的数字化(Brynjolfsson、Kahin,2000)及相应的ICT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不仅给技术也给商业结构和相关流程带来挑战与机32DOI:10.14167/j.zjss.2017.04.005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遇, 它将从根本上改变创造经济价值的方式(Hans-Dieter Zimmerman,2000)。国内有些学者认为数字经济的本质是信息化(孙德林等,2004),信息化包含信息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和生活方式信息化等内容(陈晓龙,2011)。 有些学者则提出ICT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数字经济是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物联网等实现交易、交流、合作的数字化(逄健、朱欣民,2013)。 电子商务及直接支撑其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都是数字经济的范畴 (刘助仁,2001)。 还有学者认为数字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在数字技术催化作用下,制造、管理和流通领域以数字化形式表现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何枭吟,2011)。从历史发展脉络看, 国内外对数字经济内涵的研究,无论是本质还是范畴都在不断丰富,但对数字经济内涵的界定分歧还比较大。 此外,国内外关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评价还没有制定统一标准,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测度研究多以定性说明为主,甚至有学者只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 能 提 供 一 种 方 法 定 量 衡 量 数 字 经 济 (JohnHaltiwanger,Ron S. Jarmin,2000)。 且已有的定量研究也多局限于采用简单描述性统计分析(Vin-cent Didiek Wiet Aryanto等,2011)(孙红、张季东,2012)或结构方程模型(HB Zaman等,2011)进行量化分析,缺乏客观、全面、系统的量化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准确反映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 因此, 本文在梳理现有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首先对数字经济内涵及其发展特征进行理论界定,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进而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统计评价,同时揭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正确判断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也为后续同类量化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二)数字经济的内涵及其发展特征综合中外学者对数字经济涵义的界定,结合数字经济的当前发展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把数字经济的内涵概括为:数字经济是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数字化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现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形成一个虚拟网,从根本上改变各行各业的业务流程、交易方式,刺激电子商务发展,使得生产及经营管理活动、 生活消费活动实现数字化,同时也改变经济结构和创造经济价值的方式。数字经济更强调新技术带来的新活动和新产品,其动态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一是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为了获取新的价值创造流程和结构,广泛利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借助虚拟网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 信息的供需对接实现简单便捷和零距离沟通,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二是强化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多的价值创造过程由客户发起, 客户和中介机构甚至制造商利用网络直接交互, 从而使价值创造过程逆转。 如网络购物的数字化,不再是统一给客户发布相同的产品信息, 而是通过利用大数据判断网络用户的信息, 数字信息能转换成新的社会经济价值, 为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创造巨大商机,从而做到精准投放,改变传播流程和交易方式,使得产销衔接更加紧密,也实现了产业间深度融合发展。三是企业业务流程和交易模式发生改变。网络交易发展迅速, 它让供应商和客户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直接对接。 如B2C(Business-to-Customer的缩写)电子商务业务中,客户直接与供应商沟通,实时建立联系,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利用各种智能终端建立企业与客户的关系, 围绕客户建立企业的运营机制, 客户在供应商平台上直接下订单,使得传统的中介机构(如银行、邮政公司、实体批发零售机构等)在新的业态(如网络信贷、移动通讯、快递、网上销售)下业务需求减少,甚至消失(如电报等业务)。 同时又诞生出新的中介机构,网络中介对商务信息进行整合和集聚,为买卖双方提供新的交易平台,其交易内容、交易主体和交易效率等多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中介机构,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四是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影响力增强。 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通信业,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设备保障,从而对数字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三、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测算(一)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数据来源基于上述对数字经济内涵的界定与其发展特征的分析,本文从五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数33表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指标,主要从光缆、互联网服务器等方面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ICT初级应用指标,从互联网、移动电话和宽带用户数反映ICT应用的普及情况;ICT高级应用指标, 从搜索引擎、网上购物、 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使用率等方面选取,反映ICT应用的深度和强度,体现交易流程的变化;企业数字化发展指标,从电子商务和网络零售交易及电子商务带动就业人数等相关数据来反映企业数字化程度; 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发展指标,重点从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和出口占比等相对指标来衡量其发展情况。 其中,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包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通信业。1997-1999年是我国电子商务的萌芽与起步期,2000-2002年是冰冻与调整期,2003-2005年是复苏与回暖期,2006-2007年电子商务开始崛起并高速发展。2006年3月北京举行“第一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大会”,10月国内推出首个无线B2B(也有写成BTB,是Business-to-Business的简称)平台。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 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数量猛增,网上零售和网络购物大幅增加,电子商务崛起并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相关数据开始有所记录(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09)。 考虑到指标选择应具有科学性、 数据可得性和可比性, 本文选取20072015年各指标的统计数据。 对个别缺失数据,根据数据变化特征,通过趋势分析,得到相应趋势值替代缺失值。 此外,因2010年网站托管服务到期终止、政府加强对互联网领域监管力度,指数据来源:指标X1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指标X2、X19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指标X3X11来源于中国信息年鉴;指标X12X16来源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指标X17和X18来源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公报。综合指标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及计量单位数字经济发展信息通信基础设施X1每平方公里光缆长度(公里)X2每百万人安全互联网服务器数量(台)X3每千人拥有域名数(个)X4每千人拥有网站数(个)ICT初级应用X5每千人互联网用户数(户)X6每千人移动电话用户数(部)X7每千人宽带用户数(户)ICT高级应用X8搜索引擎使用率(%)X9网络购物使用率(%)X10网上支付使用率(%)X11网上银行使用率(%)企业数字化发展X12电子商务交易额占GDP比重(%)X13网络零售交易额占GDP比重(%)X14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X15电子商务间接带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X16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发展X17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18 ICT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GDP比重(%)X19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出口占产品出口总量的比重(%)张雪玲焦月霞: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应用初探34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标X3每千人拥有域名数和X4每千人拥有网站数的统计数据在2010年大幅减少。 考虑到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本文通过测算2010年变动年份新老口径统计数据变动的调整系数,用该系数对2010年以前各年度的X3和X4数据进行调整,使得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二)数据初值化变换由于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量纲不同,数量级相差较大,且多呈增长趋势。 因此,对基础数据进行初值化变换,转换为可比较数列。 方法如下:Xij=XijXi1,i=1,2,19;j=1,2,9(1)式中Xij为第i指标第j年初值化后的数据;Xij为原始数据;Xi1为第i指标第1年 (即基年2007年)的数值。 运用式(1)计算可得到所有指标的初值化变换矩阵A。 如第2个指标第3年(即2009年)的原始数据X2,3=1.19,该指标的基年数值X2,1=0.68,则第2个指标第3年初值化后的值X2,3=X2,3X2,1=1.190.68=1.75。2007-201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