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科技论坛 中药麻黄的现代研究进展 蔡艳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应用历史悠久, 始载于 神农本草 经 , 异名龙沙, 卑相, 卑盐, 狗骨等。 其开腠理, 透毛窍, 发汗力极强, 有辛温解表第一要药和宣肺利尿之要药之称。 麻黄本文就麻黄的生 物碱研究、 炮制工艺研究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生物碱研究 麻黄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 类型多种, 主要有生物碱类、 黄酮 类、 挥发油类、 鞣质类、 有机酸类、 多糖类、 氨基酸类等1, 其中主要以 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为主。生物碱主要含在麻黄的茎中, 含 量又因麻黄的产地和种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孙静芸2从麻黄中 发现一种新生物碱, 经鉴定为 2,3,5,6- 四甲基吡嗪。周玲等3总结 研究发现左旋麻黄碱 (l-ephedrine), 其占总生物碱含量为 60%以上 (草麻黄)、 30%40%(中麻黄)、 85%90%(木贼麻黄)。近年来, 从麻 黄中分离得到喹啉类生物碱有 4- 羟基 -7- 甲氧基 -2- 喹啉羧酸 (ephedralone), 4,6- 二羟基 -2- 喹啉羧酸、4- 羟基 -2- 喹啉羧酸 (kynurenic acid)、 4- 羟基 -6- 甲氧基 -2 喹啉羧酸, 4- 羟基 -2- 喹 啉羧酸4。高晔珩等5报道, 中麻黄含多量麻黄碱,且尚含鞣质、 糊精、 黄酮苷、 淀粉、 菊粉、 纤维素、 葡萄糖、 果胶等。木贼麻黄含生物碱 1.151.75%, 而本品除了含有与中麻黄中相同的糖类化合物外, 还 含有草酸、 延胡索酸、 苹果酸、 柠檬酸等有机酸类。 据苗雨瑞等6研究 发现, 根据麻黄产地的不同,含水量 50%的麻黄中生物碱含量在 1% 2%,其中麻黄碱的含量最多, 为 40% 90%,其次是伪麻黄碱及微 量的 I-N- 甲基麻黄碱,d-N- 甲基伪麻黄碱等。马永钧等7通过毛细 管电泳 - 电致化学发光法分离测定麻黄中的麻黄碱、 伪麻黄碱与甲 基麻黄碱, 该方法已经成功用于商品麻黄碱类药物制剂及中药麻黄 原药中 3 种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加标回收为 101%111%。 鲁传华等 8采用膜分离方法,从麻黄水提液中萃取分离麻黄碱。工厂生产中麻 黄碱的提取方法多用甲苯法 9。 2 炮制工艺研究 炮制后的麻黄与生麻黄比较, 其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配伍组合 及临床应用都产生了很大变化。 麻黄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蜜炙、 酒炙、 姜炙、 醋炙、 清炒、 沸水泡等, 除生麻黄外,现代应用的麻黄炮制品有 麻黄绒、 蜜麻黄、 蜜麻黄绒、 炒麻黄、 沸水泡麻黄等。传统中医认为 “蜜制甘缓而润肺” , 麻黄经蜜炙后,能缓和发汗作用,增强宣肺平喘 功效,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钟凌云等10研究报道, 麻黄蜜炙后具有 缓和发汗并增强平喘作用,也初步验证了炮制对麻黄挥发油类成分 的影响进而导致对药效作用的影响。曾诠等11报道, 麻黄经炮制后, 总生物碱含量均有所下降。与生麻黄比较,蜜炙麻黄降低均值 5.9%, 炒黄麻黄降低均值 6.6%。曾诠等研究还表明, 麻黄炮制后挥发油含 量及其油中化学成分均发生变化, 即:低沸点物质增多,含量增高,高 沸点物质减少,含量降低。其中以炒黄麻黄变化尤为明显。郑小华12 研究发现, 为了解决麻黄绒轻泡, 质软, 火候稍掌握不准等缺点, 采 用恒温箱干燥法蜜炙麻黄绒,有利于其饮片质量控制和饮片炮制标 准化。 陈康13等以麻黄总生物碱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 蜜麻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 加炼蜜量为 10%、 润蜜时间 0.5 h、 炒制时间 11min、 炒制温度 905。 中医认为, 肺为气之主, 为水之上源, 属金与大肠相表里。其朝 百脉以助心推动血液的循行, 同时通调水道以促进津液的输布和代 谢。麻黄既可辛温解表, 又能宣肺利尿, 由此可见,随着研究的深入, 作为解表应用数千年的麻黄还将被挖掘出更多的作用。另外, 麻黄 多糖也是麻黄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广泛开发和利用价值,值 得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 祝婧,张萍,曾文雪等.麻黄炮制的现代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学 院学报,2010,22(4):99-100. 2孙静芸.麻黄新的有效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83,14(8):9. 3 周玲,吴德康,唐于平等. 麻黄中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南京中医 药大学学报,2008,24( 1):71-72. 4AI -KhalilS,AlkofahiA,El -EisawiD,etal.Transtorine,anew quinoline Alkaloid from Ephedra transtoriaJ.J Nat Prod,1998,61(2): 262. 5 高晔珩, 党力纳. 麻黄研究进展 J.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3,26(6):60-61. 6 苗雨瑞,杨巧荷,于姝燕等. 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研究进展J. 内 蒙古医学院学报(医学研究进展),2011,33(4):490-494. 7 马永钧,李琼琳,王伟峰等.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分离测 定麻黄中的麻黄碱、伪麻黄碱与甲基麻黄碱 J. 分析测试学报, 2012,31(2):127-132. 8 鲁传华,贾勇,张菊生等.麻黄碱的膜法萃取J.安徽中医学院报, 2002,21(1) :49. 9 陆燕萍, 巩晓宇, 苏雪媚等. 麻黄及炙麻黄的工艺研究进展J.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2012,28:163-166. 10 钟凌云,祝婧,龚千锋等. 炮制对麻黄发汗、 平喘药效影响研究 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6):53-56. 11 曾诠,刘成基,肖立新. 麻黄及其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J. 中药材,1989,12(8):21-23. 12 郑小华. 蜜炙传统炮制法的探讨 J.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 (15):2365-2366. 13 陈康,林文津,文惠玲等. 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蜜麻黄的炮制工 艺J. 中药材,2004,27(1):15-16. 摘要: 麻黄是我国的传统中药, 不仅广泛用于多种单、 复方制剂, 某些含麻黄碱类减肥药物还深受到国内外肥胖者的喜爱。本文就 近年来麻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为麻黄的进一步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麻黄; 生物碱; 炮制工艺 作者简介:蔡艳芳(1987-),女, 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新药研发方向。 6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