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冲模技术 深拉伸工艺性分析及翻边模设计 袁晓瑛,尹康,白宇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7 1 0 0 0 0 ) 【摘要】运用A u t o f o r m 工艺分析软件对深拉伸制件进行成形性分析,结合模拟过程数值和 分析结果,确定最终工艺方案;利用双活翻边模完成制件的成形,保V - T 制件质量。 关键词:工艺分析;深拉伸;双活翻边模;质量 中图分类号:T G 3 8 5 2 文献标识码:B T h e A n a l y s i so fD e e pD r a w i n gP r o c e s sa n dF l a n g eD i eD e s i g n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t h en u m e r i c a la n ds i m u l a t e dr e s u l t sf r o mt h ep r o c e s sa n a l y s i so fd e e p d r a w i n gf o r m a b i l i t yw i t hA u t o f o r m ,t h ef i n a lp r o c e s ss c h e m e i s d e t e r m i n e d ,a n du s et o g g l e f l a n g ed i e t of i n i s ht h ep r o d u c ta n dg u a r a n t e et h ep r o d u c tq u a l i t y K e yw o r d s :p r o c e s sa n a l y s i s ;d e e pd r a w i n g ;t o g g l ef l a n g ed i e ;q u a l i t y 1引言 深拉伸件是汽车制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制件,高 度落差大,成形难,而且对制件刚度要求高,在生产过 程中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案,也会得到不同性能的制 件。本文运用A u t o f o r m 软件,模拟出冲压件成形的真 实过程,精确快速的对不同工艺方案进行模拟分析, 判断其可靠性,制定相应的对策及方案进行修改,将 问题在前期技术工作中得到解决,最终提供最佳的模 具设计工艺方案。 2 制件特点 图1 为我公司某车型制件,此制件为左右对称 ( 续表3 ) 序 组件3 D 造型说明 号 1 4 一 支撑套筒:模具处于存放状态或 运输过程中。支撑套筒撑起,模具 在使用的时候,放下支撑套筒。 咙料滑板 废料和成品收集滑板:废料通常 1 5 是从压机下方的漏料孔流出,所 以在设计废料收集装置的时候, 必须将压机漏料孑L 的位置考虑进 去;本套模具设计制件为对称件, 所以在成品收集过程中要将左右 件分开,以免造成制件左右件的 j 戊1 川Z 集泔阪 混淆。 6 结束语 对于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和制造,只要很好地进 行制件的成形工艺设计和有关模具各种组件的结构 设计,就能设计和制造出合格的级进模,从而达到制 件生产高效率和低加工费用。锁体底板级进模成功 的设计和制造,即实现了锁体底板高效率生产,获得 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充分地 说明了多工位级进模是实现大批量生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欧阳波仪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标准教程 M 】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 0 0 9 2 】郑家贤冲压模具设计实用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 0 0 7 作者简介:熊利军,男,1 9 7 6 年生,工程师,湖北汉 川人,本科,从事模具设计制造和管理工作。 ( 收稿日期:2 0 1 8 0 4 1 3 ) o 模具制造) 2 0 1 8 年第7 期 1 3 万方数据 冲模技术 件,图1 所示为右件,材料为D C 0 4 ,料厚t = 1 5 m m ,外 形尺寸为:4 4 0 x 2 0 5 x 8 8 m m 。制件外形不规则,曲面比 较明显,高度落差大,上面和侧面均为搭接符型面,对 制件整体精度要求较高。 图1 制件结构图 3 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从外形尺寸分析,此制件属于中小制件,左右对 称,从平衡冲压力及提高材料利用率的角度出发,设 计为左右件各2 件,4 件共模的工艺方案,工艺数模 如图2 所示。 图2 工艺数模 此制件的纵向高度为8 7 2 m m ,根据经验及对制 件的分析,确立两种成形方案:一次深拉伸高度方向 直接成形;一次浅拉伸加翻边成形。 3 1A u t o f o r m 的工艺性分析 根据该制件模型,确定冲压件的成形工序,根据 不同的工序设定工艺补充和压料面,拉伸时凸凹模需 要工艺补充和压料面,凹模需要单独的工艺补充,凸 凹模和工艺补充设计可以在U G 中完成,然后导人 A u t o f o r m 中,也可以在A u t o f o r m 直接完成,此次仿真选 择在U G 中直接完成。 3 1 1 一次成形分析 针对此制件,若单纯用拉伸一次成形,中间部分 拉伸深度过大,坯料流动不畅,容易造成制件撕裂;采 用一次拉伸完成,后序修边需要周圈侧修,结构复杂, 难度大,成本高,且无法保证制件质量。 3 1 2 两次成形( 拉伸及翻边) 分析 图3 拉伸型面成形状态良好,制件区域无明显褶 皱,拉伸高度3 3 2 3 m m 。 II - I i i i lJ 图3 拉伸序模拟结果 图4 翻边后高度7 1 3 6 m m ,成形状态良好,高度准 确,搭边光滑,符合设计要求。 图4 翻边模拟结果 通过分析显示两次成形工艺方案可靠,一方面满 足制件要求,另一方面后序内容简单,尽可能的实现 了去复杂化,方便正修与冲孔的设计,降低结构难度, 减少了调试和人力成本。 3 2 工艺方案确定 通过对两种不同方案的对比,结合制件刚性分 析,全面考虑全序模具的开发成本,确定采用一次浅 拉伸,后序翻边的方案完成此制件的成形工艺,如图5 所示。 1 4 模具制造) 2 0 1 8 年第7 期 万方数据 冲模技术 口 严 - 一 图5 冲压工艺工序图 a 一拉伸H 参边冲孔 c 修边冲孔 d 翻边整形e 剖切 此种工艺优化了小制件深拉伸常见的拉裂、大范 围起皱,避免了周圈侧修而需要的斜楔机构,降低了 采购、调试时间,节省成本。 采用A u t o f o r m 模拟板料成形的全过程,优化工艺 方案,实现在设计阶段完成模具结构、成本的控制,为 完善模具设计方案或模修提供依据,便捷快速。 4 翻边模具的结构设计 经过优化后的工艺设计,此序制件需要完成上下 两处翻边,如图6 所示,难度集中于翻边整形模。要实 现上翻边和下翻边,需要上下都必须有活动压料芯, 通过分析翻边的先后顺序,调整上下压料芯的力源, 从而实现翻边次序,完成工作内容,保证制件质量。 翻边模结构如图7 所示。 f 群】I J J 下酬边 图6 翻边工艺 模具工作过程分析:开模状态,下压料芯通过机 床气顶杆托起一定高度,保证制件的顺利放置;开始 工作后,上压料芯与下压料芯接触实现压料作用,由 于上压料芯氮气缸提供压力远小于下部气顶杆支撑 力,从而实现了下压料芯支撑不动;当上模继续运动, 上模镶块开始进行下翻边,随着上模翻边完成,上压 料芯与上模本体之间墩死,达到相对静止状态;在机 床压力下,上模和上压料芯作用于下压料芯一起向下 运动,下模镶块实现上翻边,直至最后墩死,实现整体 翻边整形的作用。 图7 翻边整形模结构图 1 上压料芯2 上翻边镶块3 下翻边镶块4 下压料芯 5 结束语 结合实例,分析了深拉伸制件的成形性,通过 A u t o f o r m 进行模拟仿真,通过数据分析完成工艺的优 化,使模具设计简单化,不但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提 高了设计可靠性,降低了模具成本。经过实际验证, 该制件冲压工艺方案可行,该模具在实际生产使用中 质量可靠稳定,制件状态良好。 参考文献 1 】平申,张憨等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M 】北京:国防 工业出版社,1 9 9 8 【2 】涂光祺冲模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0 0 2 第一作者简介:袁晓瑛,女,1 9 9 0 年生,助理工程 师,就职于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从事汽车制造冲 压工艺方面的工作。 ( 收稿日期:2 0 1 8 0 4 1 0 ) 模具制造) ) 2 0 1 8 年第7 期 1 5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