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智能终端市场分析报告.pdf

上传人:ban62 文档编号:100239089 上传时间:2021-06-21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76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载智能终端市场分析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车载智能终端市场分析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车载智能终端市场分析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车载智能终端市场分析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车载智能终端市场分析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车载车载智能智能终端终端 市场分析报告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9 年 7 月 目录目录 一、 车联网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 1 1.车联网发展具备政策基础 . 1 2.车联网标准不断推出落地 . 3 3.技术成熟推动车联网演进 . 4 4.车联网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 . 5 二、 车联网产业生态更加开放. 5 1.产业链不断丰富,各类主体不断发力 . 5 2.汽车电子成为新的战略竞争高地 . 7 3.多方协同布局,推进未来发展 . 9 三、 车载智能终端成车联网产业当前建设重点. 11 1.智能汽车成为汽车产业战略方向 . 11 2.智能化和网联化协同发展已成共识 . 12 3.T-Box 等车载智能终端是配置重点 . 13 四、 车载智能终端市场发展提速. 14 1.汽车产量市场大,网联车比例正在提升 . 14 2.车载无线终端市场规模加速增长 . 17 3.T-Box 终端需求增加,前装率大幅提升 . 18 五、 T-Box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 19 1.车载智能终端产业链主体众多 . 19 2.T-Box 竞争激烈,慧翰市场份额领先 . 19 3. 国内市场代表性的部分 T-Box 企业 . 20 六、 车载智能终端市场发展趋势. 22 1.车载智能终端市场新兴商业模式正在兴起 . 22 2.各方主体基于数据的合作博弈愈加深入 . 23 3.与整车厂合作中,国内终端厂商渐入佳境 . 23 1 一、一、车联网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车联网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 国家对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等相关产业规划逐步清 晰,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 学技术部、交通部、国家标准委等各部门从战略、技术、标 准等方面发布政策措施,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发展奠 定了良好基础。 1.车联网发展具备政策基础车联网发展具备政策基础 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加快车联网产业部署,车联网未来产 业图景逐渐清晰。2016 年 6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车联 网创新发展工作方案,从关键技术研发、标准体系研究、 平台及试验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网络与信 息安全保护六大重点任务推动车联网发展。7 月,国家发改 委和交通部联合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 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从完善智能运输服务系统、构建智 能运行管理系统、全面强化标准和技术支撑、实施“互联网 +”便捷交通重点示范项目几方面展开,提出稳步推进推广 应用智能车载设施, 建设智能路侧设施, 加强车路协同应用, 推动汽车自动驾驶,更加细化和聚焦车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 和完善及车联网智能化发展。 2017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 2 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不断提高 信息化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促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 体系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2017 年 4 月,工信部、国家发 改委、科技部联合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 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工程,加大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 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推广。2017 年 9 月,为进一步加强部 门协同,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车联网产业 发展专项委员会”,提出做好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 划,务实推动产业发展。 2018 年 1 月,发改委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提 出, 到 2020 年大城市、 高速公路的 LTE-V2X 覆盖率达到 90%, 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智能汽车新车占比将达到 50%, 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 到 2025 年, 5G-V2X 基本满足智能汽车发展需要。2018 年 3 月,工信部牵头编制 促进车联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2018-2020 年)提出 突破关键技术、 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车联网安全保障体系等。 2018 年 12 月,工信部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 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车联网用户渗透 率达到 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 30%以 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 60%以上。 3 2.车联网标准车联网标准不断推出落地不断推出落地 国家层面积极推动车联网定准。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 标准委联合印发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 体要求)等系列文件,包括总体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信 息通信和电子产品与服务等,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国家车联 网产业标准体系。标准指南将规范车联网产业发展,解 决车联网产业发展痛点,营造有利于车联网企业发展的环 境。2018 年 11 月,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 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 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 汽车、智能交通、通信及交通管理 C-V2X 标准合作的框架协 议,将建立高效顺畅的沟通交流机制,相互支持和参与标 准研究制定, 共同推动 C-V2X 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汽车、 智能交通以及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落地。2018 年 11 月工业和信息 化部印发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 5905-5925MHz 频段管理规定 (暂行) , 规划了 5905-5925MHz 频段共 20MHz 带宽的专用频率资源,用于 LTE-V2X 直连通信 技术,有力支持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国家标准委发 布的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中指出未来 所有的电动车出厂时都必须安装车载终端。工信部发布的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要求对新生 4 产的全部新能源汽车安装车载控制单元。 3.技术成熟推动车联网演进技术成熟推动车联网演进 产业相对成熟的时间点一同到来,有望促进车联网大发 展。2020 年是车联网相关技术逐渐成熟应用的关键节点,5G 开始商用,自动驾驶开始成熟,北斗三代开始运营。5G 技术 的发展能够推动 C-V2X 标准的演进、 满足车联网低时延要求, 对车联网的增强包括多个方面, 主要有自动驾驶、 远程驾驶、 车辆编队、优先级处理安全相关的 V2X 服务等安全相关性支 持,高数据率的娱乐、移动热点、办公室、家庭、动态数字 地图更新等非安全性支持,3GPP V2X 技术互操作性等多系统 车联网服务支持和网络环境。 5G 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切片等创 新技术,提供低至 1-5ms 端到端时延和高至 10Gbps 峰值速 率,从而推进车载 T-Box 产品加速普及与应用。 自动驾驶路测法规及路测拍照快速推进。2018 年 4 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智能网 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对测试主体、测试驾 驶人及测试车辆,测试申请及审核,测试管理,交通违法和 事故处理等方面作出规定。自动驾驶路测开放,牌照密集发 放,截至 2018 年底,全国已颁发 101 张牌照,涉及互联网、 车厂、共享平台等 32 家企业。根据主流车企的规划, 2020-2021年将是L3级自动驾驶汽车进入量产阶段的关键窗 5 口期。 4.车联网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车联网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 从政策、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推进情 况来看,2020 年是车联网发展的一个关键截点。2020 年前 是车联网应用初期,路侧基础设施还未全面升级改造,从汽 车的角度看,T-Box/OBD 前后装将快速提升网联车智能终端 渗透率;自动驾驶开放路测,牌照密集发放,促进了矿山和 高速等限定区域内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管理等应用 的率先发展。2020 年后是 5G 商用初期,随着智能化、网联 化程度提升,车联网业务应用更加丰富,共享类、高带宽需 求业务将高速发展,自动驾驶 L3 级别以上发展壮大。后期, 随着用户的不断积累和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车联网 服务的终端将从辅助驾驶转向自动驾驶,实现基于自动驾驶 的协作式智能交通。 二、二、车联网产业生态更加开放车联网产业生态更加开放 1.产业链不断丰富,各类主体不断发力产业链不断丰富,各类主体不断发力 从产业结构看,相比 ICT 产业,传统汽车制造业生态相 对封闭,构成了以整车厂、一级供应商、次级供应商为主的 垂直产业链。随着可提供诸如 V2X、碰撞预警、盲点监测等 功能的新兴企业开始加入到车企的一级、次级供应商名单 6 中,一些 ICT 企业开始向汽车产业进驻,此外,在传统汽车 垂直产业体系中位居上游的一些诸如芯片企业、车载显示等 关键零部件企业重要性日益显著,并开始向车企的次级、乃 至一级供应商地位跃升。从发展趋势看,传感器、操作系统 等厂商推动了汽车智能程度的提升,而网络运营商、路侧单 元设备商等加速了汽车网联化的进程。从参与主体看,车联 网对传统汽车产业的影响表现为参与主体数量增加与影响 扩大,一方面是更多的消费类电子企业和互联网车企加入到 汽车产业链中,汽车零部件和 OEM 企业数量增多;另一方面 是汽车电子和软件在汽车产业中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为传 统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带来影响。 智能网联汽车次级供应商重要性与日俱增,有望打破一 级供应商产业生态地位。在汽车微电子方面,人工智能算法 在环境感知和智能决策中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技术,由此带 来的海量卷积计算使得计算平台重要性日益提高。目前主流 的计算平台以 CPU 和 GPU 平台为主。CPU 方面,Intel 主导 CPU+FPGA 的计算平台方案,通过收购 Altera 和 Mobileye, 迅速掌握基于 FPGA 的并行计算的硬件设计能力以及 ADAS 的 视觉技术方案。GPU 方面,英伟达凭借 GPU 在深度学习算法 上的良好表现,从 2015 年起陆续发布 Drive CX、PX1、PX2 Parker、PX Xavier 和 PX Pegasus 自动驾驶平台,处理器架 构、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在汽车光电子方面,车载屏幕的市 7 场规模迅速提升,随着高出货量下的成本控制的考量以及更 直接的技术支持推动,促使整车厂越过 Tier1 直接向屏幕厂 商采购。在中控屏幕方面,Tier1 厂商的市场份额较为分散, 大部分低于 10%,Tier2 厂商以 LG、友达、夏普、群创、JDI、 华映为主,份额较为平均;在仪表盘方面,大陆、伟世通和 电装位居 Tier1 厂商的市场份额前三名,Tier2 厂商中 JDI 市场份额最高为 29%。 2.汽车电子成为新的战略竞争高地汽车电子成为新的战略竞争高地 全球汽车产业增速放缓,汽车电子成为产业增长的重要 引擎。据罗兰贝格的2018 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研究 预测,2018 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 0.95 亿辆,同比增长 1%, 2012-2017 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 汽车产业增速开始放缓, 而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营收在 2018 年有望增长 3%。 其中, 汽车电子在汽车产业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据 Strategy Analytics 预测,2018 年全球汽车电子总销售额将接近 3 千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 7% ,增速水平高于汽车零部件及 整体汽车产业增速。在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 势下,汽车电子以智能化、网联化、安全性和大功率为主要 发展方向,汽车电子成为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汽车电子成为提升驾乘体验主要方式。辅助驾驶、语音 交互、车载视频、车辆联网等新型驾乘体验直接依赖于传感 8 器、车载屏幕、计算平台、车载通信等汽车电子的使用,汽 车功能的发展已经从较为成熟的发动机、底盘等传统零部件 转移至汽车电子中。随着消费类电子企业加速向汽车电子产 业的快速渗透,高端车型的智能化功能正在加速向中低端车 型转化,与之而来的是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的比例逐渐上 升,在普通车型中占比约为 25%,未来将提升至 50%以上。 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汽车电子技术的持 续演进。智能化方面,主要依赖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 器,对 CMOS 传感器、MEMS 传感器、激光雷达、超声波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证券行业研究报告(研报) > 行业研究报告(研报)


版权所有:www.WDFXW.net 

鲁ICP备1403506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