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张金属板材胶印产品质量要求及 检验方法 2020-11-16发布2021-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inspection methods for metal decoration printing products by offset ICS 37.100.01 A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署 发布 CY/T2142020 CY/T 2142020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质量要求 2 5 检测方法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抗划伤测试法 8 参考文献9 CY/T 2142020 III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奥瑞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粮包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宝钢包装股份有限公 司、山东双源印铁制罐有限公司、嘉美食品包装(滁州)集团、昇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贞金 属包装有限公司、迁安市思文科德金属包装有限公司、东莞市精丽制罐有限公司、苏州华源控股股份 有限公司、山东环球印铁制罐有限公司、赛邦金属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满包装有限公司、福 建标新易开盖集团有限公司、邯郸市金泰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佛山市儒林化 工有限公司、上海超彩油墨有限公司、上海乔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谷鑫(福建)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西安宁康特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福建统一马口铁有限公司、义乌市义宁模具加工厂、中山中粤马口铁 工业有限公司、陕西泛标软件有限公司、西安凯金哲检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玉飞、程斌才、杜杰、朱争礼、郭莹莹、孙文、许家诚、习志兰、陈慧勇、 胡建华、梁佐为、沈华加、王德喜、田红俊、余望月、李子杨、韩刚、张旭亮、刘仁强、张龙斌、李麟、 彭光玲、张宏、王光建、冯永苗。 前言 CY/T 2142020 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张类金属板胶印印刷成品的术语和定义、印刷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单张类金属胶印印刷成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20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GB/T 1766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 1767 漆膜耐候性测定法 GB/T 10006 塑料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 GB/T 23989 涂料耐溶剂擦拭性测定方法 GB/T 33993 商品二维码 CY/T 3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CY/T 2152020 单张金属板材胶印生产过程控制要求及检验方法 ISO 13655 印刷技术 印刷图像的光谱测量和色度计算 (Graphic technologySpectral measurement and colorimetric computation for graphic arts image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胶印offsetprinting 将印版上油墨先传递到转印体上 (如紧包在滚筒上的橡皮布) , 再转印到承印物上的平版印刷方式。 GB/T 9851.42008, 定义 2.4 3.2 网点dot 构成印刷图像的基本元素。通过其面积和 / 或空间频率的变化再现图像的阶调和颜色。 GB/T 9851.22008, 定义 2.7 3.3 套准registration 在多色印刷时,任意两色图案相应位置重合的准确度。 GB/T 9851.12008, 定义 3.6 单张金属板材胶印产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CY/T 2142020 2 3.4 划痕scratch 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印刷面线状伤损。 3.5 透铁印刷品ferricprinting 能清晰看到金属基材表面花纹的印刷品。 3.6 晕染inkbleeding 渗色 样品水煮后,印刷面两种颜色交界处出现的颜色互溶现象。 3.7 起颗粒pellet 印刷面涂层出现的点状凸起。 4质量要求 4.1颜色 颜色应至少符合下面两个条件之一: a) 目视观察样张与目标样张颜色基本一致; b) 同批产品颜色稳定,实地密度和阶调值增加的最大值宜符合 CY/T 2152020 中 4.7.3.5 和 4.7.3.6 要求。 4.2套准 任意两个色版的图像位置误差不大于 0.15 mm。 4.3外观 4.3.1印刷面图文应清晰、完整、墨色饱满,不应有漏印、重影。 4.3.2印刷面脏迹程度分类见表 1,不应有 A 类脏迹。为方便对比使用,同时给出 B 类和 C 类脏迹的 具体划分。 表 1印刷面脏迹严重程度分类表 类别每任意 10000 mm2面积的脏迹个数 A 脏迹直径 2.0 mm 的点 1 个及以上,或 1.0 mm 且 2.0 mm 的点 5 个及以上,或 0.5 mm 且 1.0 mm 的 点 7 个及以上, 0.5 mm 的点 10 个及以上 B 脏迹直径 1.0 mm 且 2.0 mm 的点 3 个及以上,或 0.5 mm 且 1.0 mm 的点 5 个及以上,或 0.5 mm 的 点 7 个及以上 C脏迹直径 0.5 mm 且 1.0 mm 的点 1 个及以上,或 0.5 mm 的点 3 个及以上 4.3.3印刷面划痕严重程度分类见表 2,不应有 A 类划痕。为方便对比使用,同时给出 B 类和 C 类划 痕的具体划分。 CY/T 2142020 3 表 2印刷面划痕严重程度分类表 类别每任意 10000 mm2面积的划痕程度 A长度 1 mm 的 1 个及以上的露铁划痕,或长度 10 mm 的划痕 5 个及以上的 B长度 5 mm 且 10 mm 的划痕 5 个,或长度 5 mm 的划痕 10 个及以上的 C长度 3 mm 且 5 mm 的划痕 5 个,或 3 mm 的划痕 10 个及以上的 4.4信息码 二维码质量应符合 GB/T 33993 的要求。 注:条形码质量可参考 GB 12904 的要求。 4.5附着力 附着力级别应为 2 级以上。 4.6抗划伤 印刷面抗划伤性能应符合表 3 要求。 表 3印刷面抗划伤要求 类别要求 a 非透铁印刷品砝码质量加到 1000 g 时,印刷面未被针头划破到金属层 透铁印刷品砝码质量加到 500 g 时,印刷面未被针头划破到金属层 a:上述要求不适用于旋转杀菌类产品。 4.7滑度 同批产品相同部位动摩擦系数允差不应超过 0.02。 4.8耐溶剂性 在 1000 g 质量下,以擦拭次数作为印刷品耐溶剂性的衡量指标。 4.9耐蒸煮性 经试验后印刷面应无褪色、晕染,无脱落、起皱、起泡、起颗粒,无泛白及明显光泽降低。 注:对于不需要蒸煮杀菌的金属印刷品,不按此要求。 4.10耐烘烤性 经高温烘烤后印刷面应保持原有光泽和颜色,不应有裂纹、起皱、软化、脱落和起泡。 4.11耐候性 印刷品表面老化等级不应低于 5 级。 4.12耐弯折性 弯折部位漆膜不应有开裂、脱落、变色现象。 CY/T 2142020 4 4.13抗冲击性 使用质量 1000 g 的冲锤,在 500 mm 高度自由落体冲击金属印刷品背面后,冲击处的印刷面漆膜 不应出现裂纹;需经高温杀菌工艺的金属印刷品抗冲击试验后,经硫酸铜(CuSO4)溶液浸泡后无线状 或密集点状腐蚀。 注:铝板冲击高度为 300 mm。 5检测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温度 (232) ,相对湿度 (6010)%。 5.1.2光源采用 D65标准光源。 5.1.3试样在符合 5.1.1 环境中放置 4 h 后测试。 5.1.4参考取样位置见图 1。 说明: 1测附着力 (100 mm50 mm); 2测抗划伤 (125 mm50 mm); 3测滑度 (100 mm50 mm); 4测抗冲击性 (50 mm50 mm); 5测耐蒸煮性 (50 mm50 mm); 6测耐溶剂性 (120 mm25 mm); 7测耐烘烤性 (100 mm100 mm); 8测耐弯折性 (100 mm50 mm)。 图 1试样取样位置示意图 5.2颜色 5.2.1视觉评价 按照 CY/T 3 的观察条件,对抽样样张和目标样张目视观察比对。 印 涂 方 向 CY/T 2142020 5 5.2.2仪器测量 用符合 ISO 13655 要求的分光光度计测量 CIELAB L*、a*、b*色度值、色差值。 5.3套准 5.3.1工具 使用 25 倍或以上的分度值为 0.01 mm 刻度放大镜观察。 5.3.2试验方法 取1张样张, 样张表面应清洁平整, 分别测量样张上任两色版的3个不同点的测量套印标记线误差。 5.4外观 采用分度值为 0.01 mm 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5.5附着力 5.5.1工具 粘着力为(473)N/100 mm 胶带。 5.5.2试验方法 参照图 1 中标号 1 位置裁取 100 mm50 mm 印刷品试样,使用符合 GB/T 1720 要求的附着力测试 仪在印刷样品上划出长约 80 mm 的露铁螺纹线,用宽约 20 mm 粘着力符合 5.5.1 要求的胶带粘贴在螺 纹线上,用食指平移压紧,并留出 15 mm 20 mm 长的胶带以便握持。将胶带参照图 2 方向成 45快 速从试样表面撕下。附着力检测示意图见图 2。 L4 L1 L5 L2 L3 45 说明: L1螺纹线长度约 80 mm; L2胶带宽度约 20 mm; L3胶带握持长度 15 mm 20 mm; L4印刷品试样长度 100 mm; L5印刷品试样宽度 50 mm。 图 2附着力检测示意图 5.5.3评级方法 观察划圈印刷面被撕下的程度并评定附着力,评级方法见表 4(取 3 张测试样平均值)。 CY/T 2142020 6 表 4印刷面附着力评级表 级别划圈后印刷面被撕下的面积 /% 1 级0 2 级 10 3 级 25 4 级 50 5 级 50 5.6抗划伤 抗划伤测试按附录 A 中的方法进行测试。 5.7滑度 5.7.1仪器 符合 GB/T 10006 要求的摩擦系数测试仪。 5.7.2试验方法 参照图 1 中标号 3 位置取 100 mm50 mm 试样 3 片,印刷面朝上,测试其动摩擦系数,计算 3 片 试样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即为滑度允差。 5.8耐溶剂性 参照图 1 中标号 6 位置裁取试样,按照 GB/T 23989 的方法在 1000 g 质量下进行测试。 5.9耐蒸煮性 5.9.1仪器 压力蒸汽灭菌器:电源电压 220 V,输入功率:2.8 KVA。 5.9.2试验方法 参照图 1 中标号 5 位置取裁 50 mm50 mm 试样 12 片,每 2 片为一组,并将每一组的试样在 2 个 不同部位各折叠 180 1 次,墨层面叠在一起,取 3 组试样置于蒸馏水中,另 3 组置于水面上。根据实 际使用的杀菌工艺确定加热温度和时间,一般在 100 121 之间,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试样观 察墨层变化情况。 注:如果仅进行一种水中或水面上测试,试样只取 6 片。 5.10耐烘烤性 5.10.1仪器 量程为 0 300 ,温差 5 的恒温鼓风干燥箱。 5.10.2试验方法 参照图 1 中标号 7 位置裁取试样,将恒温鼓风干燥箱提前预热至规定温度,将试样迅速放置恒温 鼓风干燥箱中,待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计时放置 5 min,取出试样观察。 CY/T 2142020 7 5.11耐候性 按照 GB/T 1767 的方法进行耐候性测试,按照 GB/T 1766 评测样品的老化程度。 5.12耐弯折性 参照图 1 中标号 9 位置裁取试样,经 180 弯折,在 D50光源下目视观察试样。 5.
展开阅读全文